中国古代诗人简介(52)

 

本页内容提要

徐  霖

徐  陵

荀悦

徐逑

徐渭

徐霞客

徐铉

许询

许有壬

徐照

徐祯卿

徐中行

徐  霖 

明代戏曲作家。字子仁,号九峰、髯仙,又称徐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一说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幼年起即居南京。徐霖性格倜傥、豪爽,工于书法,又兼善绘画。填曲富有才情,且颇精于格律,他与散曲作家陈铎在当时并有“曲坛祭酒”的称号,并与谢承举一起被称为“江东三才子”。王世贞说徐霖才气超过陈铎,但作品不如陈作“稳协”。正德末,武宗朱厚照南巡,经皇家伶人臧贤的推荐,曾在武宗左右备顾问,所填词曲颇为皇帝欣赏,屡次要他入朝为官,他辞而不就。徐霖散曲大多未能传存,《南宫词纪》录其〔山坡羊〕《闲情》两首,可略见其风格。徐霖曾作传奇戏曲8,今仅存《绣襦记》,写李亚仙与郑元和的爱情故事,情节本于唐代传奇小说白行简《李娃传》,但也受元代相同题材的石君宝的杂剧《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的一定影响。剧中李亚仙与郑元和之父郑儋的形象写得尤为成功。沦落娼门的李亚仙心地纯洁,对情人情深义厚,与封建官僚郑儋外表道貌岸然,实则残忍无情,形成鲜明对照。徐霖对下层生活比较熟悉,剧中的仆人来兴,店主人、卑田院的众乞儿都写得逼真而各具特色,从中可以见到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真实侧面。作品较少枝蔓,语言本色、洗练,但郑氏父子和解的结局则写得过于简单和粗率。

徐  陵 

南朝梁陈间诗人、骈文家。字孝穆。祖籍东海郯(今山东郯城)。早年即以诗文闻名,随其父徐□在萧纲幕下任职。萧纲立为太子,他又任东宫学士。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奉命出使东魏。次年,南方发生侯景之乱,徐陵因此被迫留在邺城。不久,北齐文宣帝高洋篡魏自立,仍不准他南归。徐陵被留于邺城达 7年之久。直到西魏攻克江陵,杀死梁元帝萧绎后,北齐派兵送魏末被浮的梁宗室萧渊明回南称帝,才让他随同回到建康。南归后第三年,陈武帝陈霸先代梁自立,他又入陈任职,位至左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徐陵的诗文喜用典故,注意辞藻、对仗。历来的评论家常把他和庾信合称为“徐庾”。现存诗中应制之作和艳体诗占多数。这部分诗,内容比较贫乏,艺术上也较少突出的长处,基本上和萧纲、萧绎的“宫体诗”类似。但其中也有一些较为可读之作,如《长相思》二首写思妇的愁绪颇为细致;《山池应令》、《新亭送别应令》等诗,也有一些较好的写景之句。徐陵诗歌中较有价值的是另外一些作品。他拟作的乐府诗《出自蓟北门行》,写从军者立功沙场的雄心,“天云如地阵,汉月带胡秋;渍土泥函谷,□绳缚凉州”等句,意气豪壮,风格遒劲。《关山月》二首,写战士的辛苦及思乡之情也较真切,最后两句“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流露出对连年战乱的谴责之意。《刘生》一诗,则对怀才不遇者表示同情。他晚年所作的《别毛永嘉》,风格和其他的诗不大相同,朴素并且富有真情实感,历来颇为人们所称道。

徐陵在南北朝骈文家中,地位也很重要。现存作品中骈文所占的比重最大。梁末到陈代的不少公文都出于他的手笔。据《陈书·徐陵传》载,在他死后,陈后主曾下诏说他“文曰词宗”,可见他在当时所享有的声誉。他的这些应用文字一般出于别人授意,不一定代表他的观点。例如在他为萧渊明代写给王僧辩和裴之横的信中,都不赞成裴之横抵抗北齐、拒绝萧渊明南归;而在《裴使君墓志》中,则对裴之横因抗齐而战死大加称赞。又如任约、徐嗣徽等人反对陈霸先时,他也曾附和过;但在《陈公九锡文》中,他又对陈霸先平定任约之乱备极称颂。这种矛盾的现象说明,当时各派政治力量都想利用他的文笔为自己服务。他的这些文章一般都写得辞藻华美,音节和谐,对后来骈文有一定影响。

徐陵骈文中比较优秀的作品是他羁留北齐时所写的一些书信。其中给北齐大臣杨□的信,以婉转的口吻严正驳斥北齐扣留他的种种借口,申说自己应当南归的理由,有条有理,逻辑性较强。末尾写道:“岁月如流,平生何几。晨看旅雁,心赴江淮;昏望牵牛,情驰扬越。朝千悲而掩泣,夜万绪而回肠,不自知其为生,不自知其为死也。”沉痛哀切,抒情性很强。另一封《在北齐与宗室书》则真切地流露了自己羁旅愁苦的心情。他的《玉台新咏序》绮艳精工,也是一篇传诵的文章。徐陵虽和庾信齐名,但笔力不如庾信遒劲。这是因为庾信的后半生被强留在北周,常怀悲愤之情,文中自然流露苍凉梗概之气;而徐陵回南以后,陈代统治者对他颇为优礼,他现存文章又多是为人代笔,往往在技巧上下功夫,真情实感很少流露。

《陈书·徐陵传》说,徐陵的集子经过离乱之后到唐初还有30卷。今本仅存 6卷,其中还有不少篇是残存的佚文,显系后人从《艺文类聚》、《文苑英华》等书中辑出的。徐集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人吴兆宜注本,吴注5卷,第6卷为稍后的徐文炳所补注。《玉台新咏》历来也都认为是徐陵所编选。

荀  悦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幼时聪慧好学,因家贫无书,每到人家,遇书即读,过目成诵。12岁时,能说《春秋》,尤好著述。灵帝时,因见阉官用权,托疾隐于家中。献帝时,应曹操征召,历任黄门侍郎、秘书监等职。

献帝好文学,亦好典籍,因班固《汉书》文繁难懂,让荀悦依《左传》体制,作《汉纪》30篇。《后汉书·荀悦传》称其书“辞约事详,论辩多美”。唐代刘知几《史通·六家》列《汉纪》为“左传家”之首。宋代王□《两汉纪后序》亦称《汉纪》“于朝廷纪纲,礼乐刑政,治乱成败,忠邪是非之际,指陈论著,每致意焉。故其词纵横放肆,反复辩达,明白条畅,既启告当代,而垂训无穷”。可见《汉纪》于史事、史识均有可与《汉书》相互印证处。

荀悦见当时曹操专权,汉献帝仅存虚名,因作《申鉴》 5篇。其中对现实政治的评论,对谶讳符瑞的讥刺,都切中时弊,是西汉以来政论文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明代何孟春称“其论政体,无贾谊之经制而近于醇,无刘向之愤激而长于讽”(《申鉴注序》),从中可以窥见荀悦文章风格的特点。

《后汉书·荀悦传》称其另著《崇德》、《正论》及诸论数十篇,多佚。明代张溥辑有《荀侍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申鉴》有明黄省曾所作注,《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引据博洽,多得悦旨”。有四部丛刊影印明文始堂刊本。

徐  逑 

清代词人。字电发,号虹亭,又号菊庄,吴江(今属江苏)人。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会当外转,乞归,后以原官起用,辞不就。

徐□的词,以咏怀唱和为主,有些作品隐约流露了民族意识。格调由华秀而趋于苍老沉着。丁澎序其集说:“便娟芊丽”,吴蔼跋其集称“菊庄以弘博绝丽之才,落魄不羁,偶为小词,故多惊艳语”,提出了其词作的一个较突出的特点。如〔蝶恋花〕《客中感春》、〔卜算子〕《春恨》、〔一剪梅〕《春夜》等,都有这些特色。但他也有少数感慨豪宕之作,如〔望海潮〕《登吴山绝顶》、〔念奴娇〕《题陈其年乌丝词》等,故王嗣槐序其集,又以为庶几“艳而不流于靡曼,淡而不入于枯寂”。其词曾被朝鲜贡使仇元吉以金饼购去,流传域外。

徐□在词学上最大的贡献是编纂第一部大型词学理论资料著作《词苑丛谈》12卷,成稿于康熙十七年(1678)。收录自晚唐到清中叶词人的故实、词作,以及历代的评论,分为体制、音韵、品藻、纪事、辨证、谐谑、外编等七门,其中以“品藻”和“纪事”篇幅最多。《词苑丛谈》收录书籍数百种,但不注明出处。后来冯金伯将此书删十之一,增十之三四,增旨趣、指摘两门,改外编为余编,补明出处,编成《词苑萃编》24卷,于嘉庆十年(1805)刊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出唐圭璋《词苑丛谈》校注本,校正各版错误,且于原书各条下补注引书的出处。

著作尚有《南州草堂集》、《菊庄词》、《续本事诗》等。

徐  渭 

明代剧作家、文学家。字文长,一字文青,号天池,晚号青藤,别署田水月。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才能兴趣极广,诗文、书画、音乐、戏曲,无不擅长。

徐渭少年时即以文名享时誉,但自20岁中秀才后,在科举方面却一直很不顺利,又性气高傲,蔑视传统,不为“礼法”所拘,故每为道学家们所摈斥。37岁时,应浙江总督胡宗宪请,居幕下为书记,兼参机要。后胡宗宪因事被治罪,徐渭精神失常,自杀未遂,又因杀妻入狱;赖友人张元忭奔走回护获免。此后绝意功名,放情山水,鬻诗文书画度日,穷困以终。

徐渭一生,虽然潦倒,在文学艺术方面,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影响深远。明代一些进步文学家如汤显祖、袁宏道等,都受过徐渭的熏陶。徐渭论诗与前、后七子异趣,主张独创,反对拟古。他认为诗歌“不出於己之所自得,而徒窃於人之所尝言”,不过是“鸟之为人言”(《叶子肃诗序》)。他的诗歌创作以七古、七律为优。如《观猎篇》、《正宾以日本刀见赠歌以答之》、《杨妃春睡图》等七古,兼有李白的飘逸和李贺的险怪风格,读来富有气势。他的七律长于炼句,用词精警,诸如《清凉寺云是梁武台城》、《寓穿山感事》和《孙忠烈公挽章》等都是较好的篇章。徐渭的散文写得潇洒自如,颇受苏轼的影响。至于杂剧,更备受推崇,其代表作为《四声猿》。王骥德说《四声猿》“高华爽俊,□丽奇伟,无所不有,称词人极则,追躅元人!”(《曲律》卷四);汤显祖说:“《四声猿》乃词坛飞将,辄为唱演数通。安得生致文长,令自拔其舌!”(王季重清晖阁评本《还魂记·序》)

《四声猿》是四部杂剧的总称,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

《狂鼓史》写祢衡被曹操杀害后,受阴间判官的敦请,面对曹操的亡魂再次击鼓痛骂,历数曹操全部罪恶的故事,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抒发作者积郁在心间的愤恨。作品通过酣畅淋漓的曲词,把封建社会□相的蛇蝎心肠和丑恶嘴脸,揭露得穷形极致,语言辛辣而协律,本色之处,堪拟元人。《翠乡梦》本民间传说“月明和尚度柳翠”的故事,写玉通和尚持戒不坚,致被临安府尹柳宣教设计破了色戒。他出于报复而转世投胎为柳家的女儿,又堕落为妓女败坏柳氏门风,最后经师兄月明和尚点醒,重新皈依佛门的故事。此剧旨在宣扬轮回报应,但也揭露了官吏的阴险毒辣和僧侣们奉行禁欲主义的虚假。作品写玉通和尚两世轮回,从僧到俗,从男到女,情节曲折,关目的组织,甚见机杼。《雌木兰》本北朝乐府《木兰诗》,叙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功立业,但增添了嫁王郎的情节。《女状元》写五代时才女黄崇嘏改扮男装应科举、中状元的佳话。这两部杂剧都以女子为主人公,有意识地从文、武两方面讴歌她们的才能智慧与魄力情操。

徐渭的杂剧,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明代中叶资本主义经济萌芽阶段反抗封建压迫与礼教束缚的民主主义精神。同时也体现了从理想出发,希望变革不合理现实的美好愿望。如把对残暴者的惩罚放在“阴间”,把正义的伸张寄托于“天上”,虽然虚无缥缈,却也反映了作者对他所处时代的官场的绝望。徐渭蔑视传统的精神,在突破杂剧一本四折,纯用北曲的陈规旧律方面,也充分地反映出来。《四声猿》所包括四剧,长短不全相等,从一折到五折都有。其中五折的《女状元》,全用南曲,其他三剧,并用北曲。徐渭实际上开创了以南曲作杂剧的新写法。他的剧作从内容、精神到形式,都给当时和后世的剧坛带来了积极影响。此外,《四声猿》在语言上还具有清新活泼、流畅优美的特点。曲词宾白,感情饱满,机趣横生。

徐渭在戏曲史上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撰著了《南词叙录》。这部著作篇幅虽然不长,却是宋、元、明、清四代专论南戏的唯一著作,内容涉及南戏起源与发展史、南戏的风格特色、声律,以及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对于戏曲中常用的术语、方言与脚色,也作了简要的考释。篇末附录宋元南戏剧目65,明代南戏、传奇目录48,113种。不仅保存了有关南戏历史的重要资料,同时也对研究宋元话本及南戏与元杂剧间的关系,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徐渭墨迹

《南词叙录》除对若干作家作品作了中肯的评价之外,还提出了许多重要看法,主要表现在下列三点:

第一,重视从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南戏,要求把南戏提到与杂剧并列的地位,改变从传统观念出发歧视俚俗艺术的错误观念。在《南词叙录》中,徐渭批评那些“酷信北曲,至以伎女南歌为犯禁”的人们感情的狭隘、思想的偏颇,义正辞严地提出“中国村坊之音独不可唱?!”的质问。他公允地指出:杂剧与南戏,二者各有所长:“听北曲使人神气鹰扬,毛发洒淅,足以作人勇往之志”,“南曲则□徐绵眇,流丽婉转,使人飘飘然丧其所守而不自觉”。

第二,倡导天籁,在尊重戏曲内在规律的同时,反对过分强调形式而造成的人为束缚。徐渭赞赏“从人心流出”的戏曲,认为它既自然,又感人,能取得最好的艺术效果。他指出,创作戏曲的用意,“本取于感发人心,歌之使奴童妇女皆喻,乃为得体”,而南戏恰巧就是这一类戏曲。当时南戏在音乐上尚未经过戏曲音乐家的整理,某些人多从宫调上加以非难,徐渭独为南曲辩护,称赞南曲系统中兴起的昆山声调“字虽不应,颇相谐和,殊为可听”。但他也尊重内在的法则,指出:“南曲固无宫调,然曲之次第,须用声相邻以为一套,其间亦自有类辈,不可乱也。”

第三,反对戏曲创作中的雕琢风习,推崇本色。批评以《香囊记》为代表的传奇,在曲中填塞时文故事、用文语写宾白的弊病,指出这种做法,背弃了宋元以来南剧惯从本色的优良传统,并导致南戏步入毁灭的厄运,要求人们在看到宋元南戏形式粗糙的同时,注意本色给它们带来的艺术生命力。

徐渭的著作除《四声猿》及《南词叙录》外,有《徐文长集》30,《逸稿》24卷。《四声猿》版本,最早有万历间陶望龄校刊《徐文长三集》附刻本及万历间刊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即据后者影印。《南词叙录》的版本,现存最早的有何焯(义门)批补的壶隐居钞本。

徐霞客 

明代散文家、地理学家。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徐霞客出身官僚地主家庭,幼年好学,博览史籍及图经地志。应试不第后,感慨于明末政治黑暗,党争剧烈,遂断功名之念,以“问奇于名山大川”为志,自22岁起出游。30余年间,东涉闽海,西登华山,北及燕晋,南抵云贵两广,游历了今日的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等地。他在旅行中备尝艰险,遇盗被劫、绝粮乞食,均未挫其意志。观察所得,按日记载,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

徐霞客是中国以旅行为毕生事业的第一人。其《游记》为卓越的地理学著作,对祖国广大地区山川形胜、岩石地貌、水文气象、生物矿产、居民风俗,均有系统翔实的记述。他以目验的事实,修正了许多古代地志沿误之处,破除了若干迷信臆说。他从朴素的科学方法出发,阐明了地下水压力原理,得出河流流速与流程成反比的分析;观察到地形、气温、风速对植物生态的影响。特别是他实地勘查了 100多个石灰岩溶洞,正确指出岩溶地貌的成因和特征。这一发现,早于欧洲人约两个世纪。而徐霞客用目测步量取得的数据,与现代测量结果十分相近。这就使《徐霞客游记》一书,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

《徐霞客游记》还是优美的游记文学作品。明代以前,虽已出现用日记体写的记游散文,但都不及《徐霞客游记》博大宏丽,用《水经注》以来的游记专著与之相比,不啻片玉之与昆山。《徐霞客游记》在文学上的特点是:①写景记事,悉从真实中来,具有浓厚的生活实感。如《楚游日记》中麻叶洞探幽一节,以千余字篇幅,写其从方圆尺许之穴口入洞,“蛇伏以进,背磨腰贴”,渐次发现洞中各种佳境,曲折上下,凡经一里余始“穿窍而出”,致使土人奉他为“大法术人”,“顶额称异”。文章将洞中的奇景、爬行的艰辛以及土人心情的变化,据实写出,毫无虚构痕迹。这种写实特色,贯于《游记》全书。②写景状物,力求精细,远较前人游记细致入微。如《滇游日记十》中对腾越州硫磺塘的描写:“……溯小溪西上,半里,坡间烟势更大,见石坡平突,东北开一穴,如仰口而张其上腭,其中下绾如喉,水与气从中喷出,如有炉橐鼓风煽焰于下,水一沸跃,一停伏,作呼吸状。跃出之势,风水交迫,喷若发机,声如吼虎,其高数尺,坠涧下流,犹热若探汤;或跃时,风从中□,水辄旁射,揽人于数尺外,飞沫犹烁人面也。余欲俯窥喉中,为水所射,不得近。”文笔细密,一如工笔藻绘,使对象具有了质感和立体感。③词汇丰富,敏于创制,绝不因袭套语,落入窠臼。如《游雁宕山日记》中对雁宕诸峰之形容,使用了“危峰乱叠,如削如攒,如骈笋,如挺芝,如笔之卓,如幞之欹”,“袈裟伛偻”,“奇巧百出”,“流霞映采”,“亭亭插天”,“重岩陡起”,“环绕回合”,“开张峭削”,“冰壶瑶界”,“下伏如邱垤”,“如行刀背”等等形象,比譬生动,互不重复,致使全书词藻富丽,蔚为大观。④写景时注重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浙游日记》一节:“江清月皎,水天一空,觉此时万虑俱净,一身与村树人烟俱熔。彻成水晶一块,直是肤里无间,渣滓不留,满前皆飞跃也。”象这种托出意境,情景交融的好文字,全书中不时出现,给人以强烈美感。⑤写景时亦注意表现人的主观感觉。如《滇游日记六》一节:“盖兰宗所结庐之东,有石崖傍峡而起,高数十丈,其下嵌壁而入,水自崖外飞悬,垂空洒壁,历乱纵横,皆如明珠贯索。余因排帘入嵌壁中,外望兰宗诸人,如隔雾牵绡,其前树影花枝,俱飞魂濯魄,极罨映之妙。崖之两畔,有绿苔上翳,若绚彩铺绒,翠色欲滴,此又化工之点染,非石非风,另成幻相者也。”这段文字,表达作者对崖前瀑布的视觉感受,写得相当优美。⑥写景状物常运用动态描写或拟人手法。如“人意山光,皆有喜态”,“诸峰娟娟攒立,岚翠交流”;“岑上乱石森立,如云涌出”,“山石忽怒涌作攫人状”;“岚光掩映,石色欲飞”,“穿瑶房而披锦幛,转一隙复攒一峒,透一窍更露一奇,至狮、象、龙、蛇夹路而起,与人争道”;“绝顶浮岚,中悬九天,绝崖□雪,下嵌九地,兼之霁色澄映,花光浮动,觉此身非复人间,天台石梁,庶几又向昙花亭上来也。”凡此描写,都使对象人格化、性格化,成为情趣盎然的“动画”。清代抄本《徐霞客西游记》

徐霞客丰富的描绘手段,使他的游记文章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具有恒久的审美价值。此外,他在记游的同时,还常常兼及当时各地的居民生活、风俗人情、少数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间的战争兼并等等情事,多为正史稗官所不载,具有一定历史学、民族学价值。他还在记述遭劫被盗、兵匪横行、官府暴虐、小民涂炭等内容时,常表露自己对□恶势力的憎恨和对人民的同情。凡此种种,使《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当然,徐霞客仍然有他一定的局限性。《游记》中不时流露宿命论和宗教迷信思想,相信“佛教之神也,于是乎征矣”,等等。但这只是白璧微瑕,不足以掩盖《徐霞客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中国地理学史上的地位。

此书版本较多,最早的是明崇祯十五年(1642)季梦良抄录的《徐霞客西游记》,但内容多有遗漏。清康熙二十三年(1648),霞客庶子李介立搜补整理,是为李介立本,今不传。乾隆四十一年(1776),徐霞客族孙徐镇据陈泓等人校本,初刊于世。嘉庆十三年(1808),叶廷甲补入徐霞客诗文为补编。其后版本日益增多,互有歧异。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现存两个较早抄本(季梦良抄本和徐霞客抄本)整理标点,印为10卷本《徐霞客游记》。

徐  铉 

五代宋初文学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年仕于南唐,官至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二年(991)被贬谪为静难行军司马,不久就死在贬所。

徐铉在南唐时,文章议论与韩熙载齐名,称“韩徐”,又与弟徐□俱精通文字学,号“大小徐”。曾与句中正等共同校订《说文解字》,增补19字入正文,又补402字附于正文后。经他们校订增补的《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徐铉也长于书法,喜好李斯小篆,隶书也较出色。

徐铉的诗平易浅切,真率自然,不押险韵,不用奇字,颇近白居易诗风。其《贬官秦州出城作》、《送王四十五归东都》、《寄高邮陈郎中》等诗,均能出自肺腑,情到语流,无生涩雕琢之病。相传徐铉文思敏捷,凡有撰作,常不喜预作,有想请他写文章的人,临事来请,他执笔立就。徐铉曾说,“文速则意思敏壮,缓则体势疏慢”(《郡斋读书志》),所以他的诗流畅有余而深警不足。但也时出隽句,如:“井泉生地脉,砧杵共秋声”(《喜李少保卜邻诗》),足见其思致闲远,意味深长。

徐铉的文章承晚唐骈俪之风,而体格孤秀。他为李煜所作墓志铭,立言得体,《宋文鉴》曾录此铭。

徐铉诗文集有《骑省集》(即《徐公文集》)30卷,由其婿吴淑编集。前20卷是在南唐作官时写的,后10卷为入宋后所作。有《四部丛刊》影印黄丕烈校旧抄本30,附录1卷。另有近人徐乃昌翻刻宋本,附《补遗》1卷、《校勘记》1卷。又著有《稽神录》6,记神怪之事,有《学津讨原》、《津逮秘书》本。

许  询 

东晋文学家。字玄度。高阳(今河北蠡县)人。生卒年不详。有才藻,善属文,与王羲之、孙绰、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好游山水,常与谢安等人游宴、吟咏,曾参预兰亭雅会。他善析玄理,是当时清谈家的领袖之一,隐居深山,而“每致四方诸侯之遗”(《世说新语·□逸篇》)。

《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续晋阳秋》记载:“正始中,王弼、何晏好庄老玄胜之谈,而世遂贵焉。至过江,佛理尤盛,故郭璞五言,始会合道家之言而韵之。询及太原孙绰,转相祖尚,又加以三世之辞,而《诗》、《骚》之体尽矣。询、绰并为一时文宗,自此作者悉体之。”许询是东晋玄言诗人的代表。晋简文帝人称“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世说新语·文学》)。许询诗今存数首,多系残篇,仅《竹扇诗》四句似较完整:“良工眇芳林,妙思触物骋;篾疑秋蝉翼,团取望舒景”,尚有情致。另有若干佚句散见《文选》注及《艺文类聚》。像“□玄思得,濯濯情累除”。确是“平典似《道德论》”、“淡乎寡味”的玄言。不过由于玄言家多喜以山水为领略玄趣的“言象”,所以也有个别的写景佳句,如“青松凝素髓,秋菊落芳英”。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有许询的《墨麈尾铭》及《白麈尾铭》。

许有壬 

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他在政治上曾提出过不少改革意见,采纳者少,招怨者多,甚至丢官,他泰然处之。

许有壬诗、词、散文均能。以散文数量最多,曾得到欧阳玄的称赞,以此文名较大。他的词多写个人身世荣枯,虽学苏辛,但并无激昂慷慨的情绪。他的诗比起词来,多一点社会内容。《哀弃儿》写一对夫妇在寒冷饥饿中,无可奈何弃儿于道,孩子啼哭着追赶父母。诗人面对惨酷的现实,带着自我谴责的心情说:“仓皇援手无所施”,“哭声已远犹依稀”。另一首《登岳阳楼》中,他希望有人能绘一幅流民图,让最高的统治者知道一点人民困苦的实况,但是“山川信美非吾土”,这个维护元朝中央政权的人,目睹破碎的山河,预感到元朝的统治已不能长久。这些诗反映了历史真实,比较深刻。

许有壬著有《至正集》81卷,《圭塘小稿》13卷。

徐  照 

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布衣终身。徐照是“永嘉四灵”之一。其诗宗姚合、贾岛,题材狭窄,刻意炼字炼句。他在《山中寄翁卷》中写道:“吟有好怀忘瘦苦”,可见苦吟情状。据叶□说,他是“四灵”中首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

徐照有《促促词》,通过农民与小吏的劳逸悲欢对比来揭露社会不平,有张籍、王建乐府诗意味,被近来不少选本选录。但他主要写近体诗,五律尤多,如《宿翁灵舒幽居期赵紫芝不至》:“江城过一宿,秋气入霄浓。蛩响移砧石,萤光出瓦松。月迟将近晓,角尽即闻钟。人起行庭际,思君恨几重!”中间两联,刻意锤炼,很能体现其诗的基本风格。

所著《芳兰轩集》1,有《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读画斋刊本《南宋群贤小集》收徐照诗较为完备。

徐祯卿 

明代文学家。字昌□,一字昌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与唐寅、祝允明、文徵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任大理寺左寺副,因失囚,降为国子监博士。作品有《迪功集》、《迪功外集》。

徐祯卿的诗早年沈酣六朝,风格华艳,其“文章江左家家王,烟月扬州树树花”(《文章烟月》)等句尤为论者称赏。登第后,与李梦阳等相交,改而学汉魏盛唐,诗风为之一变。他与李梦阳等并称前七子。《猛虎行》、《苦寒行》等乐府诗,与前期诗风明显不同,稍能注意社会现实,指陈时事,并寓讽刺之意。但其后期诗作仍具有标格清妍、□词婉约的特色,所以李梦阳曾讥他“蹊径未化”。他长于七言近体,尤其是绝句。“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匆日欲斜。可奈玉鞭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偶见》),见景生情,自然流转,从“可奈”到“又衔”的心理变化中,拓开了诗境,含意隽永,情韵深长。但他过早去世,未能尽展才华。

徐祯卿著有文学批评著作《谈艺录》,论诗颇多精警之见。他重情贵实,认为“情无定位,触感而兴”,是外界的客观事物的触发,才会引起诗人的感情活动,不同的诗人就会有不同的感情活动。由此,他得出“情既异其形,故辞当因其势”的结论,与李梦阳的立论颇相异趣。当然,此书也有受李梦阳影响之处,如说“法经而植旨,绳古以崇词,虽或未尽臻其奥,吾亦罕见其失”等,即是此书影响不小,是一部重要的诗话著作。

著有《迪功集》、《迪功外集》。其《谈艺录》有四库全书、历代诗话、学海类编等多种版本。

徐中行 

明代文学家。字子舆,一作子与,号龙湾、天目山人。长兴(今属浙江)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出为汀州知府,改汝宁。后谪长芦盐运判官。迁端州同知、山东佥事、云南参议、福建副使、参政等职,累官至江西布政使。

徐中行为后七子之一。他一生到处为官作宦,诗歌多能描绘各地的山川风貌和社会习俗,并寄寓到处奔波的无限感慨和怀念乡土的悠悠情思。如《初入滇关》写“白日开南缴,青天豁大荒”,概括滇疆的景色,笔力苍劲。贵州人陈田认为,后句“非至滇境者不知其妙”,实为会心之论。《盘江驿舍阻雨寄汪惟一》,勾勒了“春早蛰龙蒸赤水,夜深山鬼啸青林”的盘江驿舍,同时表露出“谁怜妻子累,实恐衰年瘴疠侵”的惆怅。《暮发滁阳》写“悬崖青欲滴,芳草绿堪迷”的美景,同时发出“洵美非吾土,翻然忆故溪”的感喟。但其诗内容总的说来不够丰厚。徐中行善长七律,“闳大雄整,卓然名家”(胡应麟《诗薮》),如《山陵道中风雨》、《答孙侍御秦中见怀之作》、《送莫廷尉之任南都》,都是苍然爽健的作品。其中“北上萧关太白高”、“建业心青法署高”,尤为人们称赏。

徐中行的诗看得出在刻意学杜,但摹仿有迹,缺少杜诗那种雄浑沉郁的情致。他的散文创作更是有意矫揉,成就亦不高。

著有《天目山堂集》20卷,《青萝馆诗》6卷。

 

 

山间月诗社兴趣部落 山间月诗社 诗人驿站 友情链接

网站简介 网站地图 域名证书 制作维护:山间月 2004年9月8日建站

网站地址:http://www.sjysg.com http://sjysg.com 邮箱:xyx1956@163.com

吉ICP备10201821号 吉公网备案22012202000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