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人简介(9)

 

本页内容提要

李富平

诗阳

李元胜

马永波

臧棣

树才

伊沙

余怒

叶匡政

戈麦

蓝蓝

桑克

西渡

杨键

徐江

安琪



 

 

 

    李富平

    李富平,又名:夫人。诗人。1989年出生于云南昭通,2005年进入镇雄县第一中学,2008年进入四川农业大学药学系。
    著有诗集:《长歌当哭》,《沉默时代》,《落音》。评论集《谈古论今》。代表作品有《长城》,《别样雷声》,《她走在美丽的光影里》等诗歌。

    诗  阳

    诗阳(1963---)中国首位网络诗人。原名吴阳,出生于安徽省芜湖。芜湖市一中毕业,曾旅居法国美国,并获得博士学位。1993年3月开始通过电子邮件网络大量发表诗歌作品,1994年在互联网中文新闻组和中文诗歌网上刊登了数百篇诗歌,被学术文献确认为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网络诗人。诗阳于1995年创办了世界上首份中文网络诗刊《橄榄树》并担任第一、二届主编,现任《时代诗刊》和《网络诗人》名誉主编。他曾提出“信息主义”的网络诗歌创作手法。

    李元胜

    李元胜,男,汉族,1963年8月出生于四川省武胜县,198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1985年由重棉一厂调入重庆日报工作至今。现为重庆日报社文化新闻部主任,主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第二届副主席。多次应邀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四川省作协,云南省作协,《诗刊》,《星星》诗刊社等单位举办的诗会笔会。《李元胜诗选》和长篇小说《城市玩笑》均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其作品曾获首届重庆文学奖,人民文学奖。
    1981年开始写诗,成为重庆大学新时期第一位校园诗人,毕业后一直活跃在中国诗坛。在《诗刊》、《星星》等数十种刊物上发表过诗歌作品,入选多种选集,迄今已出版诗集11部,另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及散文随笔出版。诗集《另一个有相同伤口的我》1989年获重庆建国40周年文学奖;1995年,长篇小说《城市玩笑》获重庆五个一工程奖,《李元胜诗集》获四川省优秀图书奖;1999年,诗集《重庆生活》获星星跨世纪诗歌奖;2003年,组诗《景象》获人民文学奖。从90年代起,创作进入高产阶段,保持了每年80首左右的创作量,在全国各种刊物上发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因其在媒体工作的优势,思维活跃,视野广阔,诗风清丽脱俗,创作成就逐渐被中国诗坛认可,受到诗评家和广大诗歌爱好者的好评。从80年代开始,多次应邀参加由中国作家协会,日本东京地球诗歌节活动,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四川省作协,云南省作协,《诗刊》社,《星星》诗刊社,《人民文学》首届青年作家论坛,《人民文学》云南采风活动等单位分别举办的诗会笔会,创作采风活动和会议。

    马永波

    马永波,男,1964年7月生于黑龙江省伊春市,汉族,已婚。文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当代诗人,翻译家,学者。马永波在创作实践中极大地推动了汉语诗歌语言的后现代化转型,并长期致力于英美现当代文学的翻译与研究,是大陆译介西方后现代主义诗歌的主要诗人翻译家,填补了英美后现代诗歌研究空白,并首次将美国继艾略特之后最著名的诗人阿什贝利译介到中国。主要作品有《炼金术士》,《存在的深度》,《树篱上的雪》,译著有《美国诗选》,《艾米·洛厄尔诗选》,《史蒂文斯诗学文集》《1940年后的美国诗歌》,学术专著有《文学的生态转向》,《美国后现代诗学》,《英国当代诗歌研究》等。
    1981年9月~1986年7月,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软件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6年7月~2004年9月,铁道部哈尔滨车辆工厂,高级工程师。
    2004年9月~2007年6月,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艺学博士学位,导师罗振亚,博士论文《九叶诗派与西方现代诗学》。
    2009年4月~2011年4月,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导师孙绍振,博士后出站报告《文学的生态转向》。
    2012年5月,当选为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副会长。
    大学期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共发表诗歌、评论和翻译作品八百余万字。20世纪80年代末致力于西方现当代文学的译介与研究,系英美后现代诗歌的主要引进者和研究者。
    现任教于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主要学术方向:中西现代诗学、后现代文学、生态文学、比较文学及西方文论。

    臧  棣

    臧棣,1964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大学,1997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0年任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校区访问学者。曾获《作家》杂志 2000年度诗歌奖,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1983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在《北京大学》校刊上发表处女作。
    1987年4月,刊印诗集《大雨》(清平,徐永,麦芒,臧棣四人合集)。
    1989年8月,打印诗集《需要多远 需要多久》。
    1989年12月,参与创办同仁诗歌刊物《发现》。
    1990年7月,获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同年8月,任中国新闻社记者。
    1996年1月,刊印个人诗集《燕园纪事》。同年3月,参与创办民间诗刊《标准》。7月,始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1997年7月,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1998年7月,诗集《燕园纪事》由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1999年9月,在美国加里副尼亚大学戴维斯校区任访问学者,参与创办《中国诗歌评论》丛刊。第一辑《语言:形式的命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2000年2月,诗集《风吹草动》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获2000年度《作家》杂志诗歌奖。
    2002年1月,诗集《新鲜的荆棘》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同年9月赴台湾实践大学(高雄校区)任客座副教授。12月打印个人诗集《阿里山游记》。
    2003年9月,诗文集《未名湖》由蒋浩主编的民间诗刊《新诗》推出。
    2004年1月,刊印五人合集《诗合集》(张曙光,肖开愚,黄灿然,孙文波,臧棣)。
    2005年9月,诗集《沸腾协会》由民间诗刊《剃须刀》推出。同年10月,当选“中国当代十大杰出青年诗人 ”。该评选活动由国际诗歌翻译中心,《世界诗人》季刊主办,香港《文艺报》、《诗歌报》季刊协办。
同年12月,获《南方文坛》杂志年度批评奖。
    2006年3月,赴日本任东京大学任教。同年7月,打印个人诗集《美丽人生丛书》。同年7月,在由乐趣园网站和《诗选刊》杂志主持的“1979-2005中国十大杰出诗人评选”活动中,当选 “中国十大先锋诗人”。

    树  才

    树才,诗人、翻译家。文学博士。1965年生于浙江奉化。198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90至1994年在中国驻塞内加尔使馆任外交官。2000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著有诗集《单独者》、随笔集《窥》等。译著有《勒韦尔迪诗选》、《夏尔诗选》、《博纳富瓦诗选》等。2008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教育骑士”勋章。现居北京。
    主要作品:《单独者》,随笔集《窥》,《树才短诗选》,译著《勒韦尔迪诗选》,译著《夏尔诗选》译著《博纳富瓦诗选》。

    伊  沙

    伊沙,原名吴文健。1966年5月19日生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当代著名诗人,作家。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居陕西省西安市,任教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曾获《诗参考》“十年成就奖”暨“经典作品奖”、《山花》2000年度诗歌奖、首届“明天额尔古纳”中国诗歌双年展“双年诗人奖”等多种奖项。曾当选为《文友》《女友》评选的“读者最喜爱的十佳诗人”(1993)、《世界汉语诗刊》评选的“当代十大青年诗人”(1998)、《羊城晚报》《诗歌月刊》等多家媒体评选的“中国当代十大新锐诗人”(2007)。曾应邀出席第16届瑞典奈舍国际诗歌节、第38届荷兰鹿特丹国际诗歌节、第8、9、10届亚洲诗人大会、首届昆明“中国-北欧诗歌周”等国际交流活动。自上世纪80年代末迄今,一直活跃在中国诗坛上,引人瞩目也饱受争议,是非官方反学 院的“民间写作”的代表诗人。
    曾获:“蒙特利尔”诗歌节提名。
    诗集:《饿死诗人》《伊沙这个鬼》《野种之歌》《我终于理解了你的拒绝》《伊沙诗选》《我的英雄》,《车过黄河》,长诗《唐》,《无题》诗集。
    诗歌专论集:《十诗人批判书》(与人合著),创作随笔《晨钟暮鼓》。
    散文随笔集:《一个都不放过》《被迫过著花天酒地的生活》《无知者无耻》。
    中短篇小说集《俗人理解不了的幸福》《谁痛谁知道》。
    长篇小说:《狂欢》《迷乱》《中国往事》《黄金在天上》。
    编著:《世纪诗典》《现代诗经》《被遗忘的经典诗歌》(上、下卷)等。还有作品被散译为德、日、韩、瑞典、世界语。
    另有与人合集多部,外译本《伊沙短诗选》(英文)《灵与肉的项目》(希伯来文)《第38届鹿特丹国际诗歌节·伊沙》(英文)《第38届鹿特丹国际诗歌节·伊沙》(荷兰文)。

    余  怒

    余怒,男,汉族,1966年出生,安徽省安庆市人。1985年开始诗歌创作,1999年出版诗集《守夜人》,2005年出版诗集《余怒诗选》。其人其诗被一些评论者视为“20世纪90年代的一个诗歌现象”。

    叶匡政

    叶匡政,著名诗人,学者,文化批评家。 1969年4月出生,祖籍安徽太湖县,合肥人。现居北京。1986年开始在各类文学杂志发表诗作800多首,作品入选《中国第四代诗人诗选》《中间代诗全集》《朦胧诗二十五年》《中国当代诗歌经典》等60多种诗歌选本,长诗《“571工程纪要”样本》,曾获台湾第一届双子星国际新诗奖及国内10多种诗歌奖。编过《孙中山在说》《日本格调》《大往事》等书。主编有“华语新经典文库”“非主流文学典藏”“独立文学典藏”“独立学术典藏”“独立史料典藏”等多种丛书。
    1990年代初他开始“城市中的心灵之书”的写作,作品客观、沉思、精敏、准确地探究了现代人深层经验的多重内涵,昭示了新的都市诗歌“说话人”的出现,对中国城市的汉语诗歌表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2006年10月发表《文学死了!一个互动的文本时代来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十四种死状》《中国文艺复兴宣言》《孔子为何哭了?》《土改学》等一系列文化历史批评文章,在文化界及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是新世纪以来的标志性的文化事件。
    为《南方周末》《南都周刊》《新京报》等多家报刊专栏作家。
    1986年开始在各类文学杂志发表诗作800多首,作品入选《中国第四代诗人诗选》,《中间代诗全集》,《朦胧诗二十五年》,《中国当代诗歌经典》等60多种诗歌选本,著有诗集《城市书》(1999年花城版)、《小说馆》、长诗《“571工程纪要”样本》,曾获台湾第一届双子星国际新诗奖及国内10多种诗歌奖。编过《孙中山在说》,《日本格调》。《大往事》等书。主编有《华语新经典文库》,《非主流文学典藏》,《独立文学典藏》,《独立学术典藏》,《独立史料典藏》等多种丛书。

    戈  麦

    戈麦,原名褚福军,1967年生于黑龙江省萝北县宝泉岭农场。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9年毕业后被分配至北京《中国文学》杂志社工作,1991年9月24日自沉于北京西郊万泉河(身缚小石块儿)。从1985年开始尝试写作算起,戈麦的实际写作时间不到6年,就在这6年时间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诗作及其他一些文学作品。在一篇《关于诗歌》的短文中,戈麦这样写道:“诗歌应当是语言的利斧,它能够剖开心灵的冰河。在词与词的交汇、融合、分解、对抗的创造中,犀利夺目的语言之光必将照亮人的生存。诗歌直接从属于幻想,它能够拓展心灵与生存的空间,同时让不可能的成为可能。”这可以视为他的诗歌观。

    蓝  蓝

    蓝蓝,1967年出生,原名胡兰兰,出生于烟台,中国现代诗人。蓝蓝1980年发表了处女作《我要歌唱》,从此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陆续在1989年,1993年,1997年出版了诗集《含笑终生》,《情歌》,《内心生活》。1992年参加《诗刊》第十届“青春诗会”,2003年应邀参加法国巴黎国际诗歌节。
    主要作品:《含笑终生》,《情歌》,《内心生活》。

    桑  克

    桑克,1967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密山市一个农场工人家庭。父亲所受的教育是私塾,他从事过许多职业,如织布匠、矿工、军人、菜农等。母亲虽然是家庭妇女,没有受过任何教育,但因世代书香门第,她给了桑克最初的关于诗歌的教育。
    桑克198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他的诗歌作品散见于国内外报刊及30余种作品集中。自印诗集有∶《午夜的雪》(1987);《无法标题》(1988,与人合作);《泪水》(1990);《诗十五首》(1997)。曾获第一届台湾新陆小诗奖、1997年度刘丽安诗歌奖等奖项。

    西  渡

    西渡,男,本名陈国平,诗人,1967年8月生于浙江浦江。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9年毕业后任职于北京某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大学期间开始写诗,近年来兼事诗歌批评,曾获1997年度刘丽安诗歌奖。著有诗集《雪景中的柏拉图》(1998),《草之家》(2002),《风或芦苇之歌》,诗论集《守望与倾听》。编选过《太阳日记》,《彗星——戈麦诗集》,《戈麦诗全编》,《北大诗选》,《先锋诗歌档案》等。

    杨  键

    杨键生于1967年,曾当工人,亦研佛教,自1986年起专心习诗,现居安徽马鞍山,长年守于乡村山林,世人皆匆匆求进步,他独向往“无”的文明源头。其代表诗作有《一座被废弃的文庙》、《母羊和母牛》、《在报国寺度过1999年冬至》、《冬日》、《暮晚》、《上坟》、《古桥头》等,杨键被为数不多的评论家认为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诗人。
    杨键那隔世的苦行僧般生活,虽属个人选择,但他以最不可思议的方式书写了“无”与“有”的不等式。他的诗作,有古朴人性、天籁自然的回音,他对生命苦楚的艺术表述,与当下那些苦难的美声唱法远远拉开了距离。
    2003年,“年代诗丛”第二辑收入十部作品,杨键的《暮晚》位列该诗丛的首位。
    2006年,《九十年代以后——当代汉语诗歌论丛》一书编入杨键的传记,李少君写道:“比如杨键,每月领着300元的下岗工资,和老母亲一起生活,并且抚养亡兄留下的儿子,十多年吃素,长期默默写诗,诗写得非常好——这样的人,又有多少会进入人们的视野呢?”
    2006年12月29日,杨键获得首届宇龙诗歌奖。授奖辞称,“他的诗忧伤,古朴,孤绝,清远,有如空谷足音,令我们重返人性和语言的最柔软部分。他诗歌立场的极端来自他对自身的忠实,来自对一种正在消亡的文明和美的忠实”。

    徐  江

    徐江1967年出生,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居天津,从事专栏写作、媒体策划及编辑工作。徐江1987年开始写作,1991年创办《葵》。著有∶诗集《杂事与花火》、《我斜视》、《哀歌·金别针》,当代文学史论《启蒙年代的秋千》,随笔集《爱钱的请举手》,长篇小说《苹果姑娘》,批评合集《十作家批判书》,《十诗人批判书》,随笔合集《时尚杀手》,《明星脸谱》(合著)等多种。主编∶《从头再来:诗歌论争六十年》,《我们乱七八糟的生活——BBS时尚批判》。有诗作被译为英、日、韩、西等语种。曾获评“中国当代十大杰出诗人”、先后获“《诗参考》十年优秀作品奖”、“《葵》首届诗歌奖’。

    安  琪

    安琪,女,本名黄江嫔,1969年2月出生,福建漳州人。诗人。1988年7月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曾当过教师、文化馆员、编辑等职。
    1995年12月获第四届柔刚诗歌奖(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光明教授撰写授奖词并颁奖)。
    2000年4月参加《诗刊》杂志社主办的第16届青春诗会。
    2001年提出“中间代”诗歌概念,推出了一代诗人,被视为填补了诗歌史代际概念的一个空白,很快被写进《中国当代新诗史》(增订本,洪子诚、刘登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2005年获广东《女子诗报》社、香港两岸三地女性诗歌研究会联合评选的首届女性诗歌奖。
    2006年4月获诗刊社、中国妇女报等联合评选的新世纪十佳青年女诗人。
    2006年12月获南京现代汉诗研究计划小组评选的诗歌贡献奖。
    2007年7月获《诗歌月刊·下半月》评选的十佳青年诗歌编辑。
    在《人民文学》,《诗刊》,《十月》,《解放军文艺》,《星星》,《诗选刊》等数十家报刊杂志发表诗,文数百篇。
    诗作入选《中间代诗全集》、《新中国60年大系/诗歌卷》《现代中国文学精品文库·诗歌卷》、《新诗200首导读》(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必修课)、《中国新诗90年90家》、《百年中国长诗经典》及各种年度选本等百余种。 主编有《中间代诗全集》(安琪、远村、黄礼孩/主编,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出版)、民刊《第三说》(与康城合作)。

 

 

山间月诗社兴趣部落 山间月诗社 诗人驿站 友情链接

网站简介 网站地图 域名证书 制作维护:山间月 2004年9月8日建站

网站地址:http://www.sjysg.com http://sjysg.com 邮箱:xyx1956@163.com

吉ICP备10201821号 吉公网备案22012202000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