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人简介(8)

 

本页内容提要

杜 

杜  牧

杜仁杰

杜审言

杜荀鹤

杜  预

杜  壑 

清初诗人。原名诏先,字于皇,号茶村。黄冈(今属湖北)人。明崇祯时太学生。明亡后,不出仕,流寓金陵三十余年,家贫至不能举火,仍不屈。性傲,设竹门,午睡或有事时从外加锁,客来必须在外坐等,虽大官至也如此。曾作《与孙豹人书》,劝孙枝蔚勿仕清廷,“毋作两截人”;钱谦益来访,闭门拒不接见。杜□夙负济世大志,因不愿效力清廷,寄情于诗文之间。死于扬州。杜□手迹石刻

诗学杜甫,遗貌取神,遒宕清逸中时有气势,五律尤佳。吴伟业曾说:“吾五言律得茶村《焦山》诗而始进。”其诗多登临及与友朋交往之作,《初闻灯船鼓吹歌》是他早年成名的长篇;明亡后诗多寓兴亡之感。如《关山月》、《焦山》、《燕矶感旧》等。他在《古树》中写道:“松知秦历短,柏感汉恩深。用尽风霜力,难移草木心”,可见其情怀。

著作,因家贫无力付梓,故多散佚。现存光绪甲午黄冈沈卓如刻《变雅堂诗集》10卷及《变雅堂文集》8卷,只相当于他全部著作的十之二三。

杜  牧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生平 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危亡、恢复唐王朝繁荣昌盛的理想。23岁时写成《阿房宫赋》,以秦朝的滥用民力、奢逸亡国为戒,给本朝统治者敲了警钟。关于杜牧生卒年,钱大昕《疑年录》据杜牧大中六年《自撰墓志铭》推断,生年为贞元十九年(803),卒年为大中六年(852)。但也有学者考证其卒年在大中七年以后。

大和二年(828)进士及第,制策登科,授弘文馆校书郎。同年十月离开长安,到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府署中担任幕僚,后转入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和宣歙观察使崔郸幕中任掌书记、判官等职。十数年间奔波各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他进一步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于“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多所探究,尤喜议政谈兵。在淮南幕府中写的政论文《罪言》等,对修明朝政、削平藩镇提出了切中时弊的见解。著名的《张好好诗》,也写在这一时期。

开成四年(839)回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及比部员外郎。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在地方官任上,常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革弊政,免除猾吏豪胥额外强征的苛捐杂税。会昌年间,宰相李德裕主持抗击回纥侵扰和平安泽潞藩镇叛乱的军事活动。杜牧为了实现其政治主张,上书陈述用兵方略,得到采纳,并取得“泽潞平,略如牧策”(《新唐书·杜牧传》)的成效。可见他确有实际政治才干。

大中三年(849),回朝任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复出为湖州刺史,一年后又内调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生性耿介,不屑逢迎权贵,仕宦不很得意,从而对社会政治持清醒的批判态度。但抱负难以施展的苦闷,又造成他纵情声色、颓废放任的生活作风,有一些“风流艳事”流传。

文学创作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他最推崇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而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献诗启》中说:“某苦心为诗,未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清代洪亮吉也说他“文不同韩、柳,诗不同元、白,复能于四家外诗文皆别成一家”(《北江诗话》)。全祖望甚至称誉他为“唐长庆以后第一人”(《杜牧之论》)。

诗歌创作是杜牧最特出的方面,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长篇如《郡斋独酌》,着重表现诗人“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的拯物济世的抱负,直抒胸臆,感激淋漓。《感怀诗》反映唐王朝安史乱后数十年来藩镇跋扈、边患频仍的动乱历史,画面宏伟,意气纵横,可与其《罪言》并读(翁方纲《石洲诗话》)。余如《杜秋娘诗》、《张好好诗》同情封建社会里妇女的不幸遭遇;《李甘诗》赞扬朋友的刚直气节,情事委曲尽致,亦称名篇。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一些抒情写景的小诗如《泊秦淮》、《山行》、《江南春绝句》等,都能用质朴的口语、简洁的白描,传达出悠远不尽的诗情画意,历来传诵人口。而象《赤壁》、《题商山四皓庙》、《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之类咏史绝句,则又叙议结合,警拔精悍,往往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自出手眼,读来一新耳目。当然,他也写了一些放浪不羁、流于颓唐轻薄的作品如《遣怀》、《赠别》,属于消极的部分。杜牧诗《山行》插图 选自明代万历集雅斋刻本《六言唐诗画谱》

杜牧的诗歌具有独特风格。刘熙载《艺概》把他的诗风和李商隐加以比较说:“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指明了两人的区别。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前人用“俊爽”二字来概括这一基本风貌(胡应麟《诗薮》),是比较中肯的。

杜牧的文章在晚唐也自成一家,“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四库全书总目》)。据他的《上知己文章启》中说,他所写的《燕将录》、《罪言》、《原十六卫》、《与刘司徒书》、《送薛处士序》、《阿房宫赋》等,都是对现实有感而发,具有针砭时事的政治内容,尤其是《罪言》一篇,为宋祁写《新唐书·杜牧传》全部收录,并得到欧阳修的赞许,认为笔力不可及(费衮《梁溪漫志》)。另外,《杭州新造南亭子记》一文还反映了作者进步的辟佛思想。文章语言方面,杜牧坚持使用散体,笔锋犀利,明白晓畅,在晚唐四六骈文风行的情况下,继承了中唐古文运动的传统。他还把散文的笔法、句式引进赋里,写出象《阿房宫赋》那样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的新体“散赋”,突破六朝、唐初以来赋作日益骈偶化、声律化的趋势,对后来赋体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尊前集》中录有题杜牧撰的《八六子》词,全首长达90字。有人据此认为杜牧是文人中第一个采用民间曲子里的长调作词的人。但据后人考证,其风格不类唐人所作,此事尚无定论。

本集和校注本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杜牧《樊川集》20卷,其甥裴延翰所编次,共收诗文450篇。后经人增补外集1卷,北宋田概补编别集1,共收辑诗歌170余首,附于书末,但其中混入一些他人作品。《樊川集》的通行刊本有清光绪年间杨寿昌景苏园据日本枫山官库所藏宋刻本印摹的影宋本、《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年间的翻宋刊本以及1978年出版的新校本。注释本中最通行的,当推清人冯集梧《樊川诗集注》。此外,杜牧曾为《孙子》13篇作注,收入《十一家注孙子》中。明代刻本《樊川文集》

杜牧的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和《唐才子传》。今人缪钺著有《杜牧传》和《杜牧年谱》,足资参考。

杜仁杰 

元代散曲家。字仲梁,号止轩,又字善夫。济南长清(今山东济南市西南)人。《录鬼簿》把他列入“前辈已死名公”。他由金入元,金朝正大中与麻革、张澄隐居内乡山中。元初,屡被征召不出。性善谑,才学宏博。平生与元好问相契,有诗文相酬。元好问曾两次向耶律楚材推荐,但他都“表谢不起”,没有出仕。其子杜元素,任福建闽海道廉访使,由于子贵,他死后得赠翰林承旨、资善大夫,谥号文穆。

杜仁杰散曲虽传世不多,却有特色,笔触老辣而有谐趣,善于驾驭丰富活泼的口语。套曲〔般涉调·耍孩儿〕《喻情》,通篇用歇后语写成,对于了解元代口语甚有价值。最著名的是〔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套曲,描写一个庄户汉秋收后进城,到勾栏看戏的种种经历。借这个庄户人的口吻,真实地再现了元代勾栏演戏时剧场、戏台、道具、乐队乃至化装、角色等种种情况,写得情趣盎然。这个套曲因而成为研究元代戏曲的重要资料。

杜仁杰的著作,诗集有《善夫先生集》 1卷,收入《元诗选》中。散曲今存套曲3首,小令1首,收入《朝野新声太平乐府》、《盛世新声》、《雍熙乐府》等集中。

杜审言 

唐代诗人。字必简。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实为洛州巩县(今属河南)人。高宗咸亨元年(670) 进士。官隰城尉,累转洛阳丞,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因与同僚不睦,为州司马周季重等所构陷,系狱,将被杀。其子杜并,16岁,刺杀季重,己亦当场遇害。武后闻杜并为父报仇事,甚加叹异,召见审言,授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

因依附张易之、张昌宗,于中宗神龙元年(705)与宋之问、沈□期等人同时遭贬,他被流配到峰州。不久召还,授国子监主簿。卒年60余。

杜审言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少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晚年和沈□期、宋之问相唱和。他们都大力创作律诗,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南宋陈振孙曾指出:“唐初沈、宋以来,律诗始盛行,然未有以平侧失粘为忌;审言诗虽不多,句律极严,无一失粘者”。(《直斋书录解题》)在贬官吉州之前,他的诗,主要抒写羁旅情怀,描绘山川景物,如《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春日京中有怀》、《登襄阳城》等,笔力雄健,能够寓湛深的艺术构思于严整格律之中。陈子昂说他“有重名于天下,而独秀于朝端”,“合绝唱之音,人皆寡和”(《送吉州杜司户审言序》)。但在武后召见之后,则多歌功颂德、应制献酬的篇什。过去诗论家往往把杜甫和他联系起来而给以很高的评价。黄庭坚说:“杜(甫)之诗法出审言,名法出庾信,但过之耳。”(陈师道《后山诗话》引)杨万里在《杜必简诗集序》里也举了他诗中一些佳句,指出杜甫与之相似之处,以明渊源有自。胡应麟甚至把他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推为初唐五律压卷之作,并举另一首五律《秋夜宴临津郑明府宅》和排律《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赚苏味道》,以及七律《守岁侍宴应制》、《大□》为例,认为“皆极高华雄整。少陵继起,百代模揩,有自来矣”(《诗薮》)。

《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都著录《杜审言集》10卷。但到宋代已佚,仅存1卷,“有诗四十余篇而已”(《郡斋读书志》)。今存《杜审言诗集》1卷,诗43首。《全唐诗》编为1卷。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杜审言考》,对杜审言生平事迹多所考证。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杜荀鹤 

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相传杜牧在会昌末年任池州刺史时,妾程氏有孕,为杜妻所逐,嫁长林乡正杜筠而生荀鹤(周必大《二老堂诗话》及计有功《唐诗纪事》)。早年读书于九华山,与顾云、殷文圭等为友,17岁时已露头角。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中间也曾旅游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地。当黄巢起义军席卷山东、河南一带时,他又从长安回家。从此“一入烟萝十五年”(《乱后出山逢高员外》),过着“文章甘世薄,耕种喜山肥”(《乱后山中作》)的生活。后游大梁(今河南开封),献《时世行》10首于朱温,希望他省徭役,薄赋敛,不合温意。他旅寄僧寺中,朱温部下敬翔,劝说他“稍削古风,即可进身”,因此上颂德诗三十章取悦于温。温为他送名礼部,得中大顺二年(891)第八名进士(《鉴诫录》)。得第后次年,因政局动乱,复还旧山,田□在宣州,很重视他,用为从事。天复三年(903),田□起兵叛杨行密,派他到大梁与朱温联络。田□败死,朱温表荐他,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遘重疾,旬日而卒。由于他晚节投靠朱温,“壮志清名,中道而废”(《鉴诫录》),为时论所惋惜。

杜荀鹤一生以诗为业,自说“乍可百年无称意,难教一日不吟诗”(《秋日闲居寄先达》)。登第时自编其诗为《唐风集》3卷,存诗300多首,都是律诗和绝句。

唐末诗歌,大致有三大流派:一是以艳丽著称的温李派,以韩□为代表;二是以寒瘦苦吟为主的贾岛派,以李洞等为代表;三是着重反映社会现实、民生疾苦,继承元白新乐府衣钵的,以皮日休等为代表;自称“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郊居即事投李给事》)的杜荀鹤、诗集中保存的五律诗几近130,其中表现山林生活、寂静境界的作品,基本上属于贾岛一派。他不是不能写温李风格的诗,列在《唐风集》卷首向来脍炙人口的《春宫怨》,被人说是“宫词为唐第一”,并流传谚语说:“杜词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那种用宫女的不幸身世象征自己怀才不遇的比兴手法,显示了作者艺术手腕的高超。然而杜荀鹤诗的主要成就,倒是为数不多的一些同情人民苦难与元白精神相通的作品。

杜荀鹤自称“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又称“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秋日山中》),因此,他以《时世行》诗献朱温,和白居易写讽谕诗“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的目的,并无不同。《时世行》二首,一题作《山中寡妇》、《乱后逢村叟》,深刻地描绘了战乱使农村人民遭受沉重苦难的画面。《再经胡城县》、《题所居村舍》,声讨了一群屠杀人民起家的官吏。《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揭露了地方藩镇趁火打劫的罪行。在诗人的笔下,再现了黄巢起义被镇压以后,藩镇混战年月里,人民痛苦生活的悲惨世界。此外,如《蚕妇》、《伤硖石县病叟》、《田翁》,反映了人民深受租税剥削之苦,《雪》、《山中对雪有作》,形象地反映了阶级对立的不平现象。

这类诗篇的写法特点,不同于从元白到皮日休的新乐府。它运用律诗和绝句的形式而又不为声律所束缚,精练地把内涵广阔的境界压缩在短幅之中,常用鲜明的对比和深透一层写的手法,使作品富有感染力。语言清新通俗,爽健有力,也显示了它能突破同时代华靡诗风,具有创新精神。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列有杜荀鹤体,足见他的诗风在当时有一定影响。可是另一些评论家则讥斥为“鄙俚近俗”(《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引《幕府燕闲录》),“亦殊浅易”(翁方纲《石洲诗话》),是“晚唐之下者”,是“下净优人口中语”(杨慎《升庵诗话》)。

《唐风集》通行有明汲古阁刊本。近人刘世珩辑《贵池先哲遗书》本,有补遗1卷。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即以刘刻本为底本,并据《全唐诗》加以补录、校勘,编成《杜荀鹤诗》,与《聂夷中诗》合刊印行。又有清初席刻《唐诗百名家全集》本,题为《杜荀鹤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蜀刻本《杜荀鹤文集》 3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杜  预 

西晋文学家。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娶司马昭之妹,拜尚书郎,袭祖爵丰乐亭侯。晋武帝即位后,历任河南尹、秦州刺史、度支尚书。任度支尚书期间,每每兴利除弊,多有建树,朝野称美,号曰“杜武库”,言其博学多谋。杜预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深为羊祜赏识,举以自代。羊祜死后,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军事。太康元年(280)率兵伐吴获胜,进爵为当阳县侯。太康五年(284)征为司隶校尉,未到职,病逝。

杜预曾撰《善文》50卷,是中国古代较早的一个散文选本。从《隋书·经籍志》著录情况看,似是一个应用文字的选本,已佚。他在学术上颇有造诣,自称有“《左传》癖”。曾作《春秋左氏经传集解》30卷、《春秋释例》15卷、《春秋长历》及《盟会图》,自成一家之学。其中《集解》对后世的《左传》研究颇有影响,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杜预还曾经和贾充一起定律令,又曾作《二元乾度历》,《晋书·食货志》载其《陈农要疏》等多篇,表现了他多方面的才能。《隋书·经籍志》录有《晋征南将军杜预集》18卷,已佚。

梁代钟嵘《诗品》将其列为下品,说他与王济“诗贵道家之言”,但其诗今无所存。

 

山间月诗社兴趣部落 山间月诗社 诗人驿站 友情链接

网站简介 网站地图 域名证书 制作维护:山间月 2004年9月8日建站

网站地址:http://www.sjysg.com http://sjysg.com 邮箱:xyx1956@163.com

吉ICP备10201821号 吉公网备案22012202000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