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人简介(12)

 

本页内容提要

管  同

贯  休

贯云石

顾  春

顾大典

归有光

归  庄

顾景星

顾  况

郭  璞

郭祥正

 

顾炎武

顾  瑛

顾贞观

管  同 

近代散文家。字异之。江宁上元(今南京)人。道光五年(1825)中举,入安徽巡抚邓廷桢幕。

管同与同乡梅曾亮都是姚鼐高足弟子,论学为文一遵姚氏轨辙,史称“鼐门下著籍者众,惟同传法最早”(《清史稿》),梅曾亮即受管同影响,才改习古文。然管同颇能自立,论学之作,往往直言姚氏所失,曾自叹不得复见其师而更正之(《读六韬》)。张舜徽说他“虑周思密,发昔人所未发。疑古之识,殆欲度越其师”(《清人文集别录》)。所为文章,则特贵宏毅,偏重阳刚之美,“师姚先生之文而不袭其派”(邓廷桢《因寄轩集序》)。但成就不及梅曾亮。

管同之文,长于议论,时有卓见。他本有志经世,然会试不中,胸怀所蓄,抒发为文。撰《拟言风俗书》、《拟筹积贮书》、《禁用洋货议》等,纵论天下大计,指陈弊端,颇中肯□,逆料事态发展,亦时具远识,传诵一时。

管同亦能为诗词,方宗诚称其诗“缔情隶事,创意造言,论者以为得苏黄之朗峻”(《管异之先生传》)。有《因寄轩诗集》、《皖水词存》等,俱未刊行。其诗仅零星见于《晚晴□诗汇》等总集所录。

已刻者有《因寄轩文集》,殁后一年,邓廷桢为之付梓,光绪五年(1879)重镌,包括初集10卷,二集 6卷,补遗1卷。

贯  休 

唐代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乾宁三年(896),依荆南节度使成□。天复三年(903),成□战殁。贯休滞留荆州,历附高季昌。后入浙,居杭州灵隐寺。钱□称吴越王时,往投贺诗,有“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之句。钱□有称帝野心,要他改“十四州”为“四十州”,才肯接见。贯休答道:“州亦难添,诗亦难改,余孤云野鹤,何天不可飞?”即日裹衣钵拂袖而去。至蜀,受到王建的礼遇。前蜀建国,赐号“禅月大师”。

贯休善书法,工篆隶,尤以诗著名。晚年入蜀,与蜀相韦庄颇多唱酬。他的诗,题材较广泛。其中有揭露和讽刺统治者骄奢淫逸的作品,如《少年行》(一作《公子行》)、《题某公宅》等。吴融曾说:“其旨归必合于道。”(《禅月集序》)边塞诗以气势雄放、构思奇崛见长,有时不免失之粗犷。

有《禅月集》25,补遗1卷。《全唐诗》辑录其诗为12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贯云石 

元代散曲作家。出身维吾尔族贵胄,祖、父都官至显位。原名小云石海涯,因父名贯只哥,即以贯为姓。自号酸斋,又号芦花道人。初因父荫袭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让爵于弟,北上从姚燧学。仁宗时拜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不久称疾辞官,隐于杭州一带。今人任讷将他的散曲与徐再思作品合辑为《酸甜乐府》,得其小令86首,套曲9首。

贯云石出身武官家庭,自幼武艺超群,后弃武学文,接受汉族文化。善书法,草隶等书,变化古人,自成一家。诗文亦有一定成就,尤以散曲最著。在他的为人和作品中可以看到元代各族文化互相渗透的情况,他以胄子袭位,仕途本颇顺利,却有飘然世外之志,为人疏放旷达。曾以《芦花被诗》换取渔父芦花被,一时传为文坛佳话。

贯云石的散曲以写山林逸乐生活与男女恋情为主。作品风格基本上属豪放派,以清俊见长。风格形成与他出身西域武官家庭有关,同时也染上了江南文学清秀媚丽的色彩。他的啸傲山林的作品尤为飘逸俊放,:“弃微名去来。心快哉,一笑白云外”(〔清江引〕),“畅幽哉,春风无处不楼台。一时怀抱俱无奈,总对天开,就渊明归去来”(〔殿前欢〕)等首即是。他的情词则清新警切,善于学习俗谣俚曲的长处。如“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闰一更妨什么?”(〔红绣鞋〕)“不是不修书,不是无才思,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清江引〕)等诗句,以白描手法取胜,颇有情致。此外,他也有一些清丽端谨的作品,如〔小梁州〕《春、夏、秋、冬》四首,〔清江引〕《咏梅》等。

贯云石的散曲在当时最为俊逸当行,歌唱起来,响彻云汉。他与海盐杨梓交好,或说他曾为海盐腔的创造和传播作出了一定贡献。他还是最早的散曲评论家,曾为《阳春白雪》、《小山乐府》作序,在当时散曲界十分活跃,而且很有影响。

顾  春 

近代女词人。字子春,号太清,晚年别号云槎外史。族望西林,汉军旗人。但她的《食鹿尾诗》说到食“海上仙山”的鹿尾而牵动乡情,又自名其词集为《东海渔歌》。因此有人推断其家乡当为“吉、黑濒海产鹿之区”。

顾春较早失去父母,20岁上下嫁给清宗室奕绘为侧福晋。奕绘是清高宗乾隆皇帝曾孙,袭贝勒爵。他酷爱风雅,擅长诗词书法,喜爱金石书画,又有精美的邸第、别墅。顾春婚后,与他登临游览,诗词唱答,赏鉴古物名画,生活比较惬意。道光十八年(1838)奕绘死,正室所出嫡长子载钧袭爵,不满意顾春,将她和年幼子女逼出府第,还常予以种种刁难。从此顾春由充满温情蜜意的生活跌入封建宗法家族倾轧的冷酷深渊。旧传她与龚自珍恋爱情事,孟森《心史丛刊》笔粹中曾详辩其不可信。

顾春词的成就较高,与纳兰性德并称,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的品目,他们分别为满族男女词人的魁首。顾春的词能摆脱元明以来纤仄肤廓、□□雕琢诸习气,直接发扬宋词生动活泼的创造精神,自由抒写一己的真切感受,重气格而不斤斤于一字一句之工拙,所以“深稳沉著,不琢不率”(况周颐评语),兼擅小令与长调。她的抒情词如〔江城梅花引〕《雨中接云姜信》、〔定风波〕《恶梦》等,写景词如〔浪淘沙〕《登香山望昆明湖》、〔东风齐著力〕《水波》等,都朴实亲切,淡笔传神。她的诗虽限于闺中生活,视野不广,但能以平易洗练的语言状物,真率自然,并藏有一股豪逸浑厚之气。她家收藏名画较多,题画诗往往能深传画意诗情,如《题王叔明听松图》等,意境深厚。她还善绘花卉。

顾春诗词集传世刻本有《天游阁集》诗 5卷(实为4卷,原缺第4卷,冒广生氏刊刻时将第 5卷析为45两卷)。《东海渔歌》词4卷(实为3,原缺第2卷)。日人内藤炳卿所藏《天游阁集》抄本较全,其中诗7,6卷,对比刻本,诗多134240余首,词多140余阕。

顾大典 

明代戏曲作家。字道行,号衡宇、衡寓。吴江(今属江苏)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授绍兴府教谕,官至福建提学副使。居官清正,后因故被谪禹州知州,遂弃官归田。家居七、八年去世。

顾大典工诗文,善书画,嗜词曲。家有谐赏园,亭台池馆,甲于吴郡。每与友朋于园中作诗酒之会,与沈□、王□登、梅鼎祚、王骥德等曲家都有交往。

《青衫记》敷衍白居易《琵琶行》故事。此剧之前,元代马致远有《江州司马青衫泪》杂剧。《青衫记》情节本杂剧而略有变动。剧写白居易在京中与名妓裴兴奴相恋,白因抗疏忤旨被贬江州司马,裴亦被母强卖茶商为妾。浔阳江上,白、裴巧遇,适茶商醉归堕江死,二人得以重谐。作者借这个离合故事,揭露、鞭挞天子荒淫、谏臣被逐、干戈骤起、人民离散的黑暗政治,抒发怨愤不满的情怀。

《葛衣记》据《南史·任□传》所叙任□卒后,生平旧交不□其子之事构想而成。此剧讥刺世态炎凉,批评到□等势利忘恩的恶行,赞颂刘峻等救助故人之子的美德,亦为有感而发者。

顾大典妙解音律,所蓄家乐,皆自教之,梅鼎祚赞为“无误可顾”(《与顾道行学使》)。其剧作文词雅质,讲究构局之法,但欠自然,情节发展略嫌平直。

诗文集有《清音阁集》、《海岱吟》、《闽游草》、《园居稿》、《北行集》等。戏曲作品《清音阁传奇》四种,其中《青衫记》、《葛衣记》今存全本,《义乳记》已佚,《风教编》残存佚曲。

归有光 

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昆山(今属江苏)人。 9岁能属文,后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故。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嘉靖二十一年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因采用古教化法治民,听讼时引妇女儿童围观,用吴语断案。以抗拒上司命令,被迫离职,转为顺德府通判,管理马政。后为南京太仆寺丞,参与撰修《世宗实录》,以劳瘁致疾,卒于南京。

明代中叶,文坛上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对扫除台阁体的文风有一定作用。但至嘉靖年间,已流为盲目尊古倾向。王慎中、茅坤、唐顺之等人起而抵制,提倡唐宋古文,被称为唐宋派,其魁首实为归有光。时王世贞为文坛宗师,声势煊赫,归有光贬斥说:“盖今世之所谓文者,难言矣。未始为古人之学,而苟得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争附和之,以抵排前人”,“至于宋元诸名家,其力足以追数千载之上而与之颉颃,而世直以蚍蜉撼之,可悲也”(《项思尧文集序》)。在诗论上,他也批判复古倾向说:“今世乃惟追章琢句,模拟剽窃,淫哇浮艳之为工,而不知其所为。”反之,他认为那种“率口而言,多民俗歌谣,悯时忧世之语,盖大雅君子之所不废者”(《沈次谷先生诗序》)。他的基本观点是:以《史记》为代表的秦汉文章虽好,但唐宋间名文未尝不佳,前、后七子标榜“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实则泥古成风,走入歧途。他主张“变秦汉为欧曾”,属文时应“出于意之所诚”……非特求绘藻之工为文章。□□然观美矜炫于世而已”(《答俞质甫书》)。当时,王世贞听到他批评自己“妄庸”后说:“妄则有之,庸则未敢闻命。”但到了晚年,王世贞也感到自己雕饰过甚,不及归有光恬适自然。在《归太仆赞序》中说:“先生于古文辞……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超然当名家矣。”还有人把归有光与欧阳修比较,推崇他为明代第一散文家。直到清代。方苞、姚鼐等人,也对归有光交口称赞。

归有光反对拟古,多从形式着眼,并未达到内容上的真正革新。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十之八九为经解、题跋、议论、赠序、寿序、墓志、碑铭、祭文、行状以及制义之作,其中有些作品表现了对当时政治的不满,有些作品表现出对人民的同情,但也有不少作品内容空洞,思想陈腐。在若干记叙、抒情散文中,能做到“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王锡爵《归公墓志铭》)。其艺术特色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如代表作《项脊轩志》,以“百年老屋”项脊轩的几经兴废,穿插了对祖母、母亲、妻子的回忆,并抒发了人亡物在、世事沧桑的感触。所回忆者人各一事,均属家庭琐事,但极富有人情味。②注重细节,刻绘生动。如《项脊轩志》写景,发扬了唐宋文的优良传统,确非前后七子所及。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他的散文名作,如《项脊轩志》、《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女二二圹志》等,均未超过千字。《寒花葬志》为悼念夭殇小婢而作,全文共112,但以两个细节勾勒婢女形象,写出庭闱人情,极为凝炼。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如《宝界山居记》由太湖风景写到宝界山居,又对比唐代王维之辋川别墅,并对王维发了议论。《菊窗记》,从洪氏之居的地势、风景写到古人仲长统与陶渊明,夹叙夹议,跌宕多姿。

归氏散文多写身边琐事,未能充分反映明代社会矛盾。但他在《备倭事略》、《昆山县倭寇始末书》、《蠲贷呈子》等文中,刻画了倭寇人侵后昆山一带“屋庐皆已焚毁,□聚皆已罄竭,父母妻子半被屠刳,村落之间哭声相闻”的惨状。在《书张贞女死事》、《张贞女狱事》文中,揭露了恶霸横行、吏治腐败的现实。在《送恤刑会审狱囚文册揭贴》、《九县告示》、《乞休申文》等文中,表达了自己为民请命的心怀。在《可茶小传》、《鹿野翁传》等传记文里,勾勒了一些普通人物的形象。在《己未会试杂记》、《壬戌纪行》等纪行文中,记载了当时一些民情世态,这些作品,也还具有一定社会意义。

归有光死后,其子子宁曾辑其部分遗文,刻于昆山,词句多有改窜,其孙昌世与钱谦益遍搜遗文,细加校勘,编为文集40,未能全刻。清康熙年间,曾孙归庄又增益部分遗文,经董正位等人襄助刻成《震川先生全集》,正集30卷、别集10卷,共40卷。内收各种体裁之散文 774篇、诗歌113首。今通行本为四部丛刊本《震川先生集》共40卷,系据明常熟刊本影印。

归  庄 

清初文学家。一名祚明,字尔礼,又字玄恭,号恒轩。昆山(今属江苏)人。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曾孙。17岁时与顾炎武一同参加复社。清兵南下,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一度亡命为僧。顺治九年(1652),应万年少之聘,到淮阴任教,暗中与顾炎武联系谋抗清。万年少死,回昆山隐居,卖书画为生,不仕清。佯狂愤世,游名山大川,凭吊今古,常大哭,与顾炎武同乡齐名,因有“归奇顾怪”之称。

归庄的诗文,以反对清朝统治、富有民族气节之作为主体。诗有质朴明畅、直抒胸臆的,如《古意十二首》、《卜居十四首》、《己丑元日四首》、《观田家收获三首》等;有工整绵丽的,如《落花诗十二章》、《落花诗又四首》。吴伟业评其《落花诗十二章》说:“流丽深雅,得寄托之旨,备体物之致。”宋琬评:“以磊落崎□之才,为婀娜旖旎之词,兴会所至,犹带英雄本色。”(均见《归庄集》附录)散文亦酣畅雄恣,有强烈的感情,《送顾宁人北游序》、《书先太仆全集后》、《书欧阳公泷冈阡表后》、《敬亭山房记》、《归氏二烈妇传》、《两顾君大鸿、仲熊传》、《杨忠烈公传》、《书义盗事》等可为代表。归庄还有一篇《万古愁曲》,评论历代史事,悲痛明朝灭亡,斥责明朝官吏的误国,抒写自己隐居不仕的志向,极嬉笑怒骂的能事,也很著名。

所著《恒轩诗集》12卷、文集《悬弓集》30卷、《恒轩文集》12卷,皆亡佚。

后人辑有《玄恭文钞》、《归玄恭文续钞》、《归玄恭遗著》等。1962年中华书局搜集各种辑佚本和一部分归氏手写稿本,编成《归庄集》印行。

顾景星 

清代文学家。字赤方。号黄公。蕲州(今属湖北)人。明末贡生,南明弘光朝时考授推官。入清后屡征不仕。康熙己未(1679)荐举博学鸿词,称病不就。

顾景星记诵淹博,词作及诗文皆名于当时。在京师时和方孝标、邵长蘅、周亮工、施闰章等交游,受到器重。他有些词里透露出故国之思,黍离之痛。如“永嘉恨,难磨灭;天宝事,何人说?向玄都观里,偷弹泪血”,“问□娥,何事不长圆?山河缺!”(〔满江红〕《和王昭仪韵》)又如“班超老去,文姬归晚,一样天涯”,“数声玉笛,几阵黄沙”(〔柳梢青〕《题边庭夜宴图》)。都显示其悲凉郁勃之情和幽恨孤愤之心。诗如《吴易擒》记载明清易代之际义军领袖被诱捕故事,《寡妇谣》暴露当时官吏横征暴敛,民众濒于绝粒的生活现实,《题内府所藏唐人百马卷子》则借题发挥:“当时刍秣尽凡才,急难何曾见腾逸”,指斥庸流临难退避,不齿于人。文如《春秋论》、《蔡邕论》、《读史辑论自序》、《半舫斋诗序》、《和山堂诗序》等,或评议历史、人物,或阐述诗文理论,都有一定的见解和文采。又如在《金会公诗集序》中论述诗文之理,学问之道,在于多读书以“固气”、“实理”,应该力戒骄躁,“原始要终”,不能好名自恃,急于求成;在《汤次曾乐府和序》中论词的发展演变,都有较好的见识。但是,他的文章也有细大不捐之失,后人收拾遗稿编集时又缺少别择,就不免有冗滥之弊。

著有《白茅堂集》46,有康熙刻本,《白茅堂词》1卷,另有《读史集论》9,《□池录》118卷,《顾氏列传》15卷,《南渡来耕集》73卷等。

顾  况 

唐代诗人。字逋翁。苏州(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市)人,或说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至德二载(757)登进士第。建中二年(781)至贞元二年(786),韩□为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时,曾召为幕府判官。贞元三年为李泌荐引,入朝任著作佐郎。贞元五年,李泌去世,他也于此年三、四月间贬饶州司户参军。被贬的原因据说是“傲毁朝列”(李肇《唐国史补》),“不能慕顺,为众所排”(皇甫□《顾况诗集序》)。在贬途经苏州时,与韦应物有诗酬唱。约于贞元十年离饶州,晚年定居茅山。贞元十六年,皇甫□曾在扬州见到过他(《顾况诗集序》)。顾况的生卒年,传世的《瘗鹤铭》定为开元十三年(725)至元和九年(814),但据宋代董□、黄伯思和清人顾炎武考证,《瘗鹤铭》非顾况所作。今从顾况《送宣歙李衙推八郎使东都序》考订,顾况于757年登第后约50年,即大致在806年前后尚在人世。

顾况在《悲歌》序中说,诗乃“理乱之所经,王化之所兴。信无逃于声教,岂徒文采之丽耶”?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注重教化。他曾模仿《诗经》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并效法《诗经》“小序”,取诗中首句一二字为题,标明主题。如“囝,哀闽也”,“采蜡,怨奢也”,开白居易《新乐府》“首句标其目”的先例。其中以《囝》最著名。唐代闽中官吏常取幼童作阉奴,诗中揭发闽吏这一残害人民的罪行,写得极其沉痛。

顾况七言歌行中《公子行》、《行路难三首》,揭露贵族子弟的豪侈生活,讽刺封建帝王追求长生的愚昧行为,颇有现实意义。又如《李供奉弹箜篌歌》、《刘禅奴弹琵琶歌》、《李湖州孺人弹筝歌》等,通过丰富生动的比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对音乐的描绘相当出色。这些诗想象丰富,意境奇特,色彩浓郁,是后来李贺歌行的滥觞。皇甫□《顾况诗集序》称其“偏于逸歌长句,骏发□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唐末诗僧贯休有《读顾况歌行》一诗,对他的七言歌行也极为推崇。

顾况的七绝清新自然,饶有佳作。如《宿昭应》讽刺玄宗求仙。《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宫词》写出被禁闭深宫宫女的哀怨。《竹枝词》是学习江南民歌之作。

顾况有《文论》一篇,立论与中唐时期的一些古文家相似,可以看出当时文学思想的趋势。他为当时诗人所撰的诗序,分别记述了陶翰、刘太真、朱放、储光羲的事迹及诗文编集的情况,为后世提供了文学研究的资料。他的《戴氏广异记序》,论述了唐人志怪传奇作品如唐临《冥报记》、王度《古镜记》等,说明他对当时传奇这一新体也很重视。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曾记述顾况善画。《新唐书·艺文志》子部杂艺术类著录有顾况《画评》1卷,今佚。

有《顾逋翁诗集》 4卷,辑入《唐诗百名家全集》,《华阳集》3,辑入《四库全书》。《全唐诗》编录其诗4卷,《全唐文》编录其文3卷。事迹见《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和《唐才子传》。

郭  璞 

晋代学者、文学家。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父郭瑗,晋初任建平太守。西晋末年郭璞预计到家乡战乱将起,于是避地东南。过江后在宣城太守殷□幕下任参军,后又从宣城东下,被当时任丹阳太守的王导引为参军。晋元帝即位后,任著作佐郎,迁尚书郎。后任大将军王敦的记室参军。因劝阻王敦图逆,被害。追赠弘农太守。

郭璞在古文字学和训诂学方面有颇深的造诣,曾注释《周易》、《山海经》、《尔雅》、《方言》及《楚辞》等古籍。他又精于历算及术数之书,以善于卜筮闻名,在当时有人曾对他从事卜筮加以指责。郭璞在《客傲》一文中作了答复。他说这是和庄周之为漆园小吏、严君平之卖卜于成都,以及焦先之遁迹、阮籍之昏饮一样,乃是身处乱世以求自保的一种手段。然而,郭璞卜筮,侈谈阴阳术数,也不完全是为了明哲保身。实际上他常以卜筮的形式,隐晦曲折地表示他对时局事态的看法。如他给晋元帝的几篇奏章,就是借谈阴阳灾异,以规劝帝王减轻对人民的压榨。他又以占卦预言的方式,劝温峤、庾亮起兵讨伐割据荆州的王敦,而借占卜“无成”阻止王郭图逆,都反映了他的政治态度。至于《晋书》本传所记载的怪诞传说,是因唐人修史喜广采小说异闻而加以附益的。

郭璞诗文本有数万言,“词赋为中兴之冠”(《晋书·郭璞传》),多数散佚。今尚存辞赋10,较完整的诗18首。郭璞所存辞赋中,《巫咸山赋》、《盐池赋》基本上是写景,辞藻繁富。《流寓赋》和《登百尺楼赋》反映了“八王之乱”所造成的社会动荡,《流寓赋》还写到他从家乡出来时沿途所见的离乱情景。以上 4篇大约均为西晋末年在北方时所作。其余7篇之中,《江赋》、《客傲》、《南郊赋》是到江南后所作。另外 4篇则难以考证其写作年代。

《江赋》是郭璞辞赋的代表作,《文选》收录。此赋文采宏丽,铺张夸饰,极写大江之浩瀚,地势之险峻,物产之丰富,气象壮阔,笔力雄健。也有一些写景片段(如描写江中舟楫往来的情景)比较生动传神,富于诗意。但此赋仍不脱排比罗列的积习,所用古字和僻典也较多,行文显得艰涩。这当与郭璞本人是古文字学家和博物学家有关。《客傲》体例模仿西汉东方朔的《答客难》,较集中地表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处世态度,行文比较平易。《蚍蜉赋》和《蜜蜂赋》似有寓意。前者是借蚂蚁的感时而动,以喻人主必须审察时势;后者可能有感于蜜蜂尚能听命于蜂王,以捍卫其巢,借以感叹晋朝诸将不能同心协力抵御刘渊、石勒的侵掠。《井赋》起首四个三字句的形式,对后来谢惠连的《雪赋》、杜牧的《阿房宫赋》等都有影响。

郭璞最为人传诵的作品是《游仙诗》。今存14首(其中 4首残缺),钟嵘的《诗品》及《北堂书钞》尚录存一些佚句。这些诗的内容多写求仙者隐居深山的情趣及其得道飞升的愿望,流露出孤高傲世、蔑视世俗的情绪。他认为“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期望“永偕帝乡侣,千龄共逍遥”。不过就像郭璞一生的行事并未能超脱现实一样,他的《游仙诗》也被钟嵘《诗品》评论为“词多慷慨,乖远玄宗。其云‘奈何虎豹姿’,又云‘戢翼栖榛梗’,乃是坎□咏怀,非列仙之趣也”。从现存的诗看,“辞多慷慨”之作已不多,但第1首写“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第5首写“悲来恻丹心,零泪缘缨流”,愤世疾俗情绪还很明显。郭璞在《游仙诗》中虽然尽情地抒写得道成仙的乐趣,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虽欲腾丹□,云螭非我驾”。因此《游仙诗》实际上反映了他企图超脱现实又不可能超脱的矛盾心境。他是借抒写邀游虚无缥缈的仙境来抒发现实苦闷。这与阮籍的某些《咏怀诗》相似,但幻想的成分更多一些。

郭璞《游仙诗》中表现的隐逸出世思想与老庄思想一脉相承。所以《世说新语·文学》注引檀道鸾《续晋阳秋》说:“故郭璞五言,始会合道家之言而韵之。”但是郭璞《游仙诗》的风格与“淡乎寡味”的玄言诗是很不相同的。它以精美的语言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自然景色和幽寂环境,如“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谷吐灵曜,扶桑森千丈”及“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回风流曲棂,幽室发逸响”等,人物形象皆风神飘逸,写得甚有情采,创造出一种瑰奇神妙的意境。其中虽有玄论,但不乏艺术感染力。尤其是第9首所表现出来的飞腾九霄、俯视大地、忽感悲哀,只见“东海犹蹄涔,昆仑若蚁堆”的奇妙艺术想象和艺术构思,对后人是有影响的。象李白的《古风·西上莲花山》就与此颇为相似。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更似化用郭璞《游仙诗》第 9首“东海犹蹄涔”两句及第13首“四渎流如泪,五岳罗若垤”的意境。郭璞在表现手法及写景技巧上颇似潘岳的《河阳县作》二首及《在怀县作》二首。所以钟嵘说他“宪章潘岳,文体相辉,彪炳可玩,始变永嘉平淡之体”(《诗品》)。不过郭璞善于吸收他人之长,融合为一家之体。阮籍、张协的诗在思想主题及写景技巧上对他都不同程度地发生过影响。郭璞也从南朝民歌中汲取了一定的养分,如《初学记》所录断句“君如秋日云,妾似突中烟;高下理自殊,一乖雨绝天”,即具有浓厚的民歌色彩,与《游仙诗》的格调显然不同。

郭璞现存四言诗4首。其中《答贾九州愁诗》及《与王使君》诗情调虽然低沉,但也流露出他对民族灾难和国土沦丧的悲愤及收复中原的愿望。

《隋书·经籍志》记载有“晋弘农太守《郭璞集》17卷”。今不存。明张溥辑有《郭弘农集》 2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郭祥正 

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功父。自号谢公山人,又号漳南浪士。当涂人(今属安徽)。少有诗名,梅尧臣称赞他是李白的后身。举进士后,熙宁年间曾知武冈县(今湖南武冈),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他赞成王安石实行新法,然又为王安石所不满。后通判汀州(今福建长汀),知端州(今广东肇庆),又弃官隐居于当涂青山。

在北宋新旧党的斗争中,郭祥正的遭遇有似苏轼,因此他对苏轼颇为同情,感慨很多,如《寄东坡先生自朱崖量移合浦》写道:“君恩浩荡似阳春,海外移来住海滨。莫向沙边弄明月,夜深无数采珠人。”他的《金山行》一诗,被称为“造语豪壮”,其中有“卷□夜阁挂北斗,大鲸驾浪吹长空”;“寒蟾八月荡瑶海,秋光上下磨青铜;鸟飞不尽暮天碧,渔歌忽断芦花风”句。晚年隐居,不问世事,诗风由豪壮而冲淡,如《西□》:“远近皆僧刹,西□八九家。得鱼无卖处,沽酒入芦花。”又《访隐者》:“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可见他的诗风多样,所以过去人评其“诗如大排筵席二十四味”(《宋诗纪事》)。

著有《青山集》,有道光九年刊本,30卷,另振绮堂有钞本30卷。钱钟书曾指出:“郭祥正《青山集》续集里的诗篇差不多全是孔平仲的作品,后人张冠李戴,错编进去的。”(《宋诗选注》)

   

五代词人。生卒年、籍贯及字号均不详。前蜀王建通正(916),以小臣给事内廷,见秃鹫翔摩诃池上,作诗刺之,几遭不测之祸。后擢茂州刺史。入后蜀,累官至太尉。顾夐能诗善词。《花间集》收其词55首,全部写男女艳情。况周颐评为“五代艳词上驷也”。认为其特点是“工致丽密,时复清疏。以艳之神与骨为清,其艳乃益入神入骨。其体格如宋院画工笔折枝小□,非元人设色所及”(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引《餐樱庑词话》)。如〔荷叶杯〕第 9首:“一去又乖期信,春尽。满院长莓苔,手□裙带独徘徊。来摩来,来摩来!”语言质直,写情传神入骨。又如〔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写空闺旷怨,“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王士□称许为“自是透骨情语”(《花草蒙拾》)。这类词已开宋代柳永一派,并对元人小曲影响较大。此外,如《醉公子》“岸柳重金线”,则被郑文焯评为“极古拙,亦极高淡,非五代不能有是词境”(《唐宋名家词选》引)。其事迹见《十国春秋》。

顾炎武 

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初名绛,字忠清,清兵南下,他改名炎武,字宁人。曾自署“蒋山佣”,人称亭林先生。昆山(今属江苏)人。少年时深受嗣祖顾绍芾的影响,关心现实。注重实学,凡天文、地理、水土、兵、农、历代典章,无不熟究。曾参加“复社”反对宦官擅权的斗争。清兵南下,嗣母王氏绝食而死。他参加了昆山、嘉定一带人民的抗清斗争。清顺治十三年(1656),只身北上,遍游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结纳各地爱国志士,观察中原地区的地理形势,以图恢复。康熙七年(1668),为山东“黄培诗案”株连入狱。经友人营救获释。清廷曾多次逼迫他参加纂修《明史》,均遭严词拒绝。顾炎武研究经学,反对空谈,注重确实凭据,辨别源流,审核名实,开清代朴学风气。一生律己很严,操行卓越,身处逆境而终无颓唐之想,表现出坚定的民族气节和不屈精神。

顾炎武学识广博,著作宏富,在经学、音韵学、史学、文学诸方面有很深造诣。其文学成就主要以诗见称,现存各体诗412,其中包括徐嘉《顾诗笺注》的《集外诗补》中所收的 4首佚诗。顾炎武认为“文须有益于天下”(《日知录》),“故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与人书》三)。他说:“诗不必人人皆作”,“和韵最害人诗”,反对一切阿谀、剿袭及无聊的应酬文学,提倡严肃的创作态度。他主张“诗主性情,不贵奇巧”,但并不一般地反对运用技巧。他指出《汉书》“束于成格,而不得变化”,《史记》则“情态横出,文亦工妙”,所以他认为《汉书》不如《史记》。他反对盲目地摹仿古人,曾批评一位朋友的诗文说:“君诗之病在于有杜,君文之病在于有韩、欧。有此蹊径于胸中,便终身不脱依傍二字,断不能登峰造极。”(《与人书》十七)顾炎武墨迹

顾炎武诗歌创作的现实性和政治性十分强烈,带有明显的史诗特色。清军南渡,一路烧杀淫掠。顾炎武写下了一系列国亡家破、长歌当哭的壮烈诗篇。他在《秋山》中描写江阴、昆山、嘉定等地人民抗清失败后被屠杀劫掠的惨状:“旌旗埋地中,梯冲舞城端。一朝长平败。伏尸遍冈峦。北去三百舸,舸舸好红颜”,“烈火吹山冈,□火来城市。天狗下巫门,白虹属军垒。可怜壮哉县,一旦生荆杞”。杨廷枢、陈子龙、何腾蛟等抗清不屈而死,他都作诗哀悼。他起初寄希望于南明政权,在《京口即事》中,他将督师扬州的史可法比作东晋志图恢复的祖逖。南明唐王遥授他为兵部职方司主事,他收到唐王的诏命后十分激动和兴奋,《延平使至》诗中写道:“身留绝塞援□伍,梦在行朝执戟班”。著名的七言律诗《海上》四首,关心恢复事业,悲感苍凉,林昌□《射鹰楼诗话》评为:“独超千古,直接老杜。”南明政权相继覆灭,使他深感悲痛,以“春谒长陵秋孝陵”(《重谒孝陵》)寄托胸怀。《五十初度时在昌平》、《一雁》、《元旦》、《又酬傅处士次韵》、《汾州祭吴炎潘□章二节士》、《井中〈心史〉歌》等,都表现了他直至垂暮之年,怀念故国之心仍耿耿不释。

顾炎武对政治、世事的阅历很深,他的思想带有不少进步的因素,如反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与友人论学书》),主张国君应“以公心待天下之人”(《郡县论》)等。在《日知录》中,他批判了“君臣之分,犹不敌华裔之防”的做法,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等观点,突破了封建伦理观念的局限,迸发出民主主义的思想火花,给他的爱国思想带来了新的色彩。

顾炎武生当社会大变动的历史时期,正视现实,反映现实,诗歌形成了沉郁苍凉、刚健古朴的艺术风格,精神骨力,接近杜甫,在清初成就很高。沈德□评他:“肆力于学,……无不穷极根柢,韵语其余事也。然词必己出,事必精当,风霜之气,松柏之质,两者兼有。就诗品论,亦不肯作第二流人。”(《明诗别裁》)

顾炎武同时也是出色的散文家,他的书信笔锋锐利,议论文简明宏伟,记事文如《吴同初行状》、《书吴潘二子事》等,或揭露清军屠城罪行,或表彰志士的高风亮节,读来情景如在目前,人物跃然纸上。

顾炎武著作,有《亭林诗文集》,清代有潘耒、蒯光典等人的刻本,《四部丛刊》影印潘刻本,中华书局校补为 6卷本。此外还有《日知录》、《音学五书》、《韵补正》、《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顾  瑛 

元代文学家。一名阿瑛,又名德辉,字仲瑛。昆山(今属江苏)人。家业豪富,筑有玉山草堂,园池亭馆36处,声伎之盛,当时远近闻名。轻财好客,广集名士诗人,玉山草堂遂成诗人游宴聚会场所。于其祖茔处为身后修造生圹,名曰金粟冢。他不愿做官,常与杨维桢等诗酒唱和,风流豪爽。元朝末年,天下纷乱,他尽散家财,削发为在家僧,自称金粟道人。他死时已经是明初了。

顾瑛生平与朋友游山玩水,饮酒赋诗,过着优腴闲适的生活。他的诗歌也多是抒写这种闲情逸致之作。不过他有时也还能跳出自己的生活圈子,对社会现实有所关心。如在《张仲举待制以京口海上口号见寄,瑛以吴下时事答之》诗中,他说:“和籴粮船去若飞,兼春带夏未曾归。用钱赠米该加七,纳户身悬百结衣。”对人民生活的困苦,也表露了一点轻淡的同情。著有《玉山璞稿》2卷,《玉山逸稿》4卷、续补1卷、附录1卷。

顾贞观 

清代词人。字华峰,号梁汾,无锡(今属江苏)人。康熙五年(1666)举人,官内阁中书,又曾在宰相纳兰明珠家课馆,与明珠子纳兰性德知交。康熙二十三年(1684)归里,读书终老。

顾贞观词,以〔金缕曲〕《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两首最佳,以词代书信,纯用白描,缠绵恳切,感人极深。纳兰性德读后叹为:“河梁生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得此而三。”(词后自注)陈廷焯评他的〔贺新郎〕两阕说:“只如家常说话,而痛快淋漓,宛转反复,两人心迹,一一如见”(《白雨斋词话》)。其余作品,亦幽艳圆朗,以情韵胜。如〔眼儿媚〕《“手□湘帘雨初收”、〔金缕曲〕《秋暮登雨花台》、〔百字令〕《荆溪雨泊》,用史梅溪韵留别陈其年、史蝶庵诸同学》、〔石州慢〕《御河为漕艘所阻》等首皆是。杜诏为他的词作序,把他和陈维崧、朱□尊等相提并论,可见其受人推重。

著有《弹指词》3卷、《积山岩集》等。

 

山间月诗社兴趣部落 山间月诗社 诗人驿站 友情链接

网站简介 网站地图 域名证书 制作维护:山间月 2004年9月8日建站

网站地址:http://www.sjysg.com http://sjysg.com 邮箱:xyx1956@163.com

吉ICP备10201821号 吉公网备案22012202000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