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人简介(45)

 

本页内容提要

汪  莘

王羲之

王延寿

王沂孙

汪元亨

汪元量

王  恽

王  瓒

汪  藻

王之涣

汪  中

完颜璹

魏夫人

汪  莘 

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隐居黄山。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自号方壶居士。

汪莘关心国事。在《击鼓行》中,他描写击鼓之声彻天动地,“豺狼闻之脑门裂,狐鼠粉碎臭满穴”,表示了与恶势力斗争的愿望;在《游甘露寺》中写道“闻道昔时兵可用,未知今日意如何。伤心南渡英雄尽,屈指中原岁月疏”,对南宋当权者养兵不用、不图收复失地作了严厉的批评。汪莘的诗学李白,如《群玉堂即事》起四句:“蓬莱道山到者稀,忽随飙驾同来归。天横阆野望不尽,地绝瀛海如无依”,想象丰富,然而才力有所不及,往往落卢仝窠臼。他的诗风格多样,也不乏清新之作。如“好剪吴淞半江水,袖归三十六峰前”(《三月十九日过松江二绝》);“怪得湖边天色好,小舟争载夕阳归”(《晚晴即事》),喜借用前人成句或诗境而又能自出机杼,自然熨贴。

汪莘也善写词,自序中说他喜爱苏轼、朱敦儒、辛弃疾的词。《四库全书总目》认为他“所作稍近粗豪”。

其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会稽(今浙江绍兴),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初为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引为参军,累迁长史。后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复授护军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世称王右军。

王羲之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并有较深的文学造诣,但文名为书名所掩,不大为人所重。他的《兰亭集序》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晋穆帝永和九年 (353)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燕集于会稽山阴的兰亭,各赋诗咏怀,事后裒集成册,王羲之为之序,记叙了当时燕集的盛况,并且即事抒情,对人事聚散无常、年寿不永发出深沉的喟叹,情绪比较消沉,代表了当时士人的精神面貌。序中如:“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文笔清新疏朗,情韵绵邈,不带魏晋以来的排偶习气,当时人比之石崇《金谷诗序》。王羲之关心国家命运,曾告诫谢安“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晋书·谢安传》)。他的一些书□也表现出对时局的关注。如《与会稽王□》谏止殷浩北伐,说“国家之虑深矣,常恐伍员之忧不独在昔,麋鹿之游将不止林薮而已”。语气极恳切。及北伐失败,殷浩复图再举,王羲之《又遗殷浩书》责备他说:“若犹以前事为未工,故复求之于分外,宇宙虽广,自容何所!知言不必用,或取怨执政,然当情慨所在,正自不能不尽怀极言。”对国事的关注之情溢于言表。还有一些书笺杂帖,或叙家常,或申情愫,虽三言五语,多具自然洒脱、风神曳摇的特点。

原有集10卷,已佚。张溥辑有《王右军集》2,见《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王延寿 

东汉辞赋家。顺帝、桓帝间人。生卒年不详。字文考,一字子山。南郡宜城(今湖北宜城县)人,《楚辞章句》撰者王逸之子。少时随父游鲁,到泰山从鲍子真学算。归渡湘水溺死,年仅20余岁。

王延寿游鲁时,有感于西汉以后宫室皆隳毁,而景帝子恭王□所建鲁灵光殿岿然独存,因而作《鲁灵光殿赋》加以记颂。赋中对宫殿的栋宇结构、彩绘雕刻、雄伟气势,做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如写宫殿之高大宏伟,“屹然特立,的尔殊形。高径华盖,仰看天庭。飞陛揭孽,缘云上征。中坐垂景,□视流星”;写彩绘之生动,“飞禽走兽,因木生姿。奔虎攫□以梁倚,仡奋□而轩□”。刘勰称其“含飞动之势”(《文心雕龙·诠赋》)。据说当时蔡邕亦作此赋未成,及见延寿所作,甚为赞赏,于是辍笔不再作。另有《梦赋》、《王孙赋》(《艺文类聚》收录)。《隋书·经籍志》有《王延寿集》 3卷,今佚。

王沂孙 

宋末词人。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家住玉笥山,亦号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工文词,广交游,同时代的周密称他“结客千金,醉春双玉”(〔踏莎行〕《题中仙词卷》)。元兵入会稽,杨连真伽掘宋帝六陵,王沂孙与唐珏、周密等赋《乐府补题》,托意莲、蝉诸物,以抒愤慨,寄托亡国之恸。至元中一度出为庆元路学正。晚年往来杭州、绍兴间。去世时大约50多岁。

王沂孙今存词60余首,风格近周邦彦,含蓄深婉,如〔花犯〕《苔梅》之类。其清峭处,又颇似姜夔。所以张炎说他“琢语峭拔,有白石意度”。尤以咏物为工,代表作如〔天香〕《龙涎香》、〔水龙吟〕《白莲》、〔齐天乐〕《蝉》、〔齐天东〕《萤》、〔眉妩〕《新月》、〔庆清朝〕《榴花》等,皆善于体会物象以寄托感慨。其词层次章法缜密,在宋末格律派词人中,是一位有显著艺术个性的词家。然而用意过深,又好用典使事,作品往往流于晦涩,有伤真率自然之美。入元以后作品,情绪尤为低黯,被称为亡国哀音。

清代常州派词家对王沂孙这种深密典雅的咏物词体,大加赞赏。如周济称“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浑化无痕,碧山胜场也”(《宋四家词选序论》)。陈廷焯以为王沂孙“感时伤世之言,而出以缠绵忠爱,诗中之曹子建、杜子美也”(《白雨斋词话》),推崇备至,不无溢美之处。

其词集《碧山乐府》,一称《花外集》。《花外集》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四印斋所刻词》本,孙人和校刊本。

汪元亨 

元代散曲家、戏剧家。号云林,别号临川佚老。饶州(治所在今江西波阳)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未详。元时曾出仕浙江省掾,后徙居常熟。作杂剧《斑竹记》、《仁宗认母》、《桃源洞》 3种,都已亡佚。散曲存小令100,套数1,见录于《雍熙乐府》、《乐府群珠》、《南北词广韵选》等集中。《录鬼簿续编》说他“有《归田录》100篇行于世,见重于人。”清人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列有汪元亨《小隐余音》、《云林清赏》各 1卷,惟皆不传。近人卢前有《小隐余音》辑本。

汪元亨生活在元末乱世,他的作品多是警世叹时、乐田归隐的内容。如小令〔醉太平〕《警世》、〔折桂令〕《归隐》等作,表现了他对腐朽社会的憎恶的感情,也流露出远祸全身、逃避现实的消极悲观思想。作品以豪放见长,语言质朴老练。

汪元量 

南宋末诗人、词人。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或稍后,以词章给事宫廷,不久,为宫廷琴师。与柴望(著有《秋堂集》)、马廷鸾(著有《碧梧玩芳集》)等有交往。宋恭帝德□二年(1276),元兵入杭州,俘恭帝赵□、皇太后全氏、太皇太后谢氏先后赴大都,汪元量随谢氏北行。文天祥兵败被执,囚于大都,汪元量曾屡至囚所探视。文天祥为汪元量集杜甫诗句,成《胡笳十八拍》,并为元量作品作序。赵□等于至元十九年被迁往上都(今属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二十一年,又被迁往今西北内地,汪元量仍随行,到过祁连山一带。以后,又因祭祀到达过四川青城山及五岳。至元二十五年十月,赵□学佛学于土番(今西藏)。元量即以黄冠道人的身份南归,至元二十六年抵杭。不久,他再次入湘、川,并数次到庐山。以后又有入湘之行。

汪元量的友人李珏跋元量所撰《湖山类稿》,称元量“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艰关愁叹之状,备见于诗”,“亦宋亡之诗史”。“宋亡之诗史”,是汪元量诗的主要特色。《醉歌》10首中,“声声骂杀贾平章”,揭露贾似道之流荒废政事,贻误国家的罪恶;“侍臣已写归降表,臣妾签名谢道清”,直呼最高当权者太皇太后谢氏之名,痛斥她率先投降的可耻行径。满腔悲愤,不愧史笔。《越州歌》20首,描述了元兵南下时半壁河山遭受蹂躏的惨象:“东南半壁日昏昏,万骑临轩趣幼君。三十六宫随辇去,不堪回首望吴云”;“一阵西风满地烟,千军万马浙江边。官司把断西兴渡,要夺渔般作战船”。亡国之痛,悲歌当哭。又有《湖州歌》98首,从“丙子正月十有三,挝□伐鼓下江南,皋亭山下青烟起,宰执相看似醉酣”写起,以七绝联章的形式,依次记述“杭州万里到幽州”的所历所感、所见所闻:“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两淮极目草芊芊,野渡灰余屋数椽。兵马渡江人走尽,民船拘敛作官船”。景真情挚,非有切身感受者不能道。

《湖州歌》、《越州歌》、《醉歌》是汪元量“诗史”的代表作。其深度和广度都超出其他宋遗民同类的诗。它记述的史实,往往能补史籍之所未及。

汪元量南归后,写了不少诗来反映人民在元朝统治下所过的痛苦生活,如《钱塘》“平芜古路人烟绝,绿树新墟鬼火明”,《兴元府》“官吏不仁多酷虐,逃民饿死弃儿孙”等,可以看成是“宋亡诗史”的一部分。

汪元量早期创作《居拟苏武》四首、《月夜拟李陵诗传三首》,立意、谋篇、遣辞都模仿古诗《李陵与苏武诗》、《苏武诗》,痕迹过于显露。元兵南逼,国势飘摇,他的诗融入了时代的内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师法杜甫,模仿杜甫的秦州体,自认为“篇篇妙入神”(《杭州杂诗和林石田》),颇有心得。他在颠沛困顿之中,进一步领悟到杜诗“句句好”(《草地寒甚毡帐中读杜诗》)。他在大都所作《黄金台和吴实堂韵》中写道:“君臣难再得,天地不重来”,感到大势已去而又执著地眷恋故国;在《平原郡公赵福王挽章》中写“南冠流远路,北面幸全尸”,声讨元统治者虐待宋宗室。这些诗作继承了杜甫的沉郁,而又有他自己那个时代所赋予的苍凉和悲愤。他为挽文天祥而作的《浮丘道人招魂歌》,则学杜甫的《同谷七歌》,深得其章法。南归后写的山水诗,偶有明快之笔,但大多数是抒写寂寞哀愁心情的,如“孤舟行客愁无那,十二峰前十二滩”(《夔门》)。还有一些诗则受江湖派的影响,意境幽窄。

以“德□之变”为界限,汪元量的词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的主要内容是描述宫廷生活。如〔莺啼序〕《宫中新进黄莺》写黄莺的伶俐,〔汉宫春〕《春苑赏牡丹》写牡丹的娇媚,曲尽物态,颇有情致。〔失调名〕《宫人鼓瑟奏霓裳曲》写宫人的哀怨。这些词辞采华美,结构缜密,虽然境界不高,但能做到典丽而不堆砌,工致而不晦涩。他的〔长相思〕中的“阿哥儿,阿姑儿,两个天生一对儿”,则通俗活泼,充满欢乐情绪。

“德□之变”以后,汪元量的词作内容与风格都有了变化。至元十三年赴大都途中,他发出了“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已非吾土”的慨叹。在大都期间,在一组〔忆秦娥〕词中,他写南宋宫人“强将纤指按金徽,未成曲调心先悲。心先悲,更无言语,玉箸双垂”,“天沉沉,香罗拭泪行穷阴。行穷阴,左霜右雪,冷气难禁”,冲破了传统的“宫怨”作品中的幽愁暗恨,表达了被俘者的苦楚和眷恋故国的心情。其他如〔人月圆〕“不堪回首,离宫别馆,杨柳依依”,〔满江红〕《和王昭仪韵》“更那堪杜宇,满山啼血”,都感人至深。这些作品继承并发扬了陆游、辛弃疾、陈亮爱国词的传统,不事雕琢,直抒观感,言显意真。南归后,山河变色,“肠断江南倦客,歌未了,琼壶敲缺”(〔暗香〕),孤寂忧伤,眷怀故国,成为这一时期作品的主要内容,而且感情更趋深沉。代表作是〔莺啼序〕《重过金陵》。

清初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汪元量《湖山类稿》13卷,《汪水云诗》4卷,《水云词》2卷,已佚。清代乾隆间,鲍廷博刻刘辰翁选《湖山类稿》5卷(前4卷为诗,第5卷为词),《水云集》1卷。以流传系统不同,重见的诗很多。二者共收诗 300多首,词20多首,《四库全书》即以鲍氏二本著录。今人孔凡礼自明代抄本《诗渊》及《永乐大典》残卷中辑得汪森本未收诗约 100首,词20多首,与汪氏二本合为一编,题为《增订湖山类稿》,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

王  恽 

元代文学家。字仲谋。卫州汲县(今属河南)人。初为卫州详议官。至元五年(1268)拜监察御史。历任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方官。后又召回京师,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他20岁时曾访谒元好问,颇受称赞。他的散文学韩愈,比较值得注意的如《烈妇胡氏传》,描写了一个柔弱妇女,为了救夫而抽刀杀虎的事迹。作者对她的壮烈举动大加赞扬,写她“知有夫而不知有虎”。

王恽的不少诗流露出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如《□漕篇》、《农里叹》等。而有些诗则寄寓了政治上的感慨,如《禹庙》等。

王恽的词,清丽雅正,平易通达,风格接近苏轼、辛弃疾。从内容上看,他的词可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中,多含沧桑之感,这是由于王恽6岁时金亡,40多岁宋亡,时势动荡,加之他前期在官场里,“似田间秧马”,用舍由人,并不得志。到了后期,由于元朝统一南北,局势大定,“人安米贱”,所以他晚年作品表现为和平淡雅,个人抒情和应酬之作较多,高唱“对酒当歌须适意”。

有《秋涧先生大全文集》100卷。

王  瓒 

西晋文学家。字正长。义阳(今河南新野)人。博学有俊才,太康中为太子舍人,惠帝时拜侍中。怀帝永嘉四年(310),石勒围仓垣,时□为陈留内史,击败石勒。五年六月,刘曜、王弥攻陷洛阳,怀帝被虏,王□自仓垣屯阳夏。九月,石勒袭破阳夏,王□被俘,被任从事中郎。十月,谋反被杀。

王□的诗唯有五言《杂诗》比较好。其开首二句写道:“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辞约意丰,气势雄健,很有感情,所以深得后人称赞。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称赞“子荆(孙楚)‘零雨’之章,正长〔王□〕‘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钟嵘于《诗品》中列王□为中品,称“子荆‘零雨’之外,正长‘朔风’之后,虽有累札,良亦无闻。”《文心雕龙·隐秀》曰:“‘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气寒而事伤,此羁旅之怨曲也”,都是指此两句而言。其他四言诗皆为侍宴应命之作。

《隋书·经籍志》录有《王□集》 5卷,已佚。清人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得 1篇《梨树颂》,为应制颂圣之作。今人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其诗5首。

汪  藻 

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德兴(今属江西)人。崇宁二年(1103)进士。北宋时官至太常少卿、起居舍人。南宋时,官至显谟阁大学士、左大中大夫,封新安郡侯。

汪藻早年曾向徐俯学诗,中年以后又拜韩驹为师,然而,他的诗却不沾江西诗派习气而近似苏轼。诗作多触及时事,寄兴深远。如《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四首》中:“百年淮海地,回首复成非”、“诸将争阴拱,苍生忍倒悬”、“只今衰泪眼,那得向君开”,郁愤至深,似得力于杜甫。《桃源行》一首,于王维、韩愈、刘禹锡、王安石同题之后,别开生面。“那知平地有青春,只属寻常避世人”,足见其立意新颖。写景诗如《春日》,也曾传诵一时。

汪藻学问渊博,绍圣、元符年间有声誉于太学。徽宗时,与胡伸俱有文名,被称为“江左二宝”。汪藻擅长写四六文,南渡初诏令制诰均由他撰写。行文洞达激发,多为时人传诵,被比作陆贽。《皇太后告天下手书》、《建炎三年十一月三日德音》是其代表作。孙觌序其集时推重他为大手笔,说他“闳丽精深,杰然视天下”。

汪藻撰著,散佚甚多。今传本《浮溪集》36,是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出的。然遗漏尚多,清代孙星华复辑《拾遗》 3卷。《浮溪集》有《武英殿聚珍版书》本、《四部丛刊》影武英殿本。《拾遗》有《武英殿聚珍版书》福建本、广雅书局本。又有《浮溪文粹》15卷,《四库全书》本。

王之涣 

唐代诗人。字季陵。太原人。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受人谤毁,去官归乡里。家居15年,又为文安郡文安县尉,在任所去世。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所作从军、出塞等歌诗“传乎乐章,布在人口”(靳能《王之涣墓志铭》),七绝《凉州词》和五绝《登鹳雀楼》(《国秀集》署为朱斌所作)是代表盛唐诗风并为古今传诵的名作。他与著名诗人王昌龄、高□、崔国辅等都有唱和。高□曾在《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一诗中称其“才华仰清兴,功业嗟芳节”,对他极表钦佩。唐人关于旗亭画壁的故事,也记载了他的诗在当时所受到的赞誉。王之涣诗今仅存 6首,《全唐诗》收录。事迹见靳能《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及《唐才子传》、《唐诗纪事》。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靳能所作王之涣墓志铭跋》,可资参考。

汪  中 

清代学者、骈文家。字容甫,江都(今属江苏)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贡生,后绝意于仕进。

汪中出身孤苦,幼年无力求学,由寡母启蒙。后因依书商为佣,才有博览经史百家书籍的机会。他禀性耿直,疾恶如仇,尤其能不囿时俗,讽谕权贵,对封建礼教和传统思想敢于立异说,标新论,因此被当世视为狂徒,使他受到种种冷遇和迫害。汪中一生坎坷,怀才不遇,他只得依靠当幕僚和卖文为生。

汪中私淑顾炎武。为经世致用之学,在哲学、史学、文学方面都有一定成就。所作骈文,在清代骈文中被誉为格调最高。刘台拱《遗诗题辞》评为:“钩贯经史,熔铸汉唐,宏丽渊雅,卓然自成一家。”他27岁时所作《哀盐船文》,对扬州江面某次渔船失火时,人声哀号、衣絮乱飞的惨状和大火前后的氛围作了形象的描述,对船民的不幸遭难表示深切的同情,描写生动,文笔高古,杭世骏评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抒情骈文善于“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李详《汪容甫先生赞序》),如《经旧苑吊马守真文》,对明末名妓马湘兰寄以同情、悼念,以自己的困顿随人之痛,与马湘兰的沦落风尘之悲相共鸣,表现出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士人对封建礼教的强烈愤慨;在《吊黄祖文》中,借古人祢衡“虽枉天年,竟获知己”的遭遇,写自己“飞辨骋辞,未闻心赏”的不平之叹,发出了“苟吾生得一遇兮,虽报以死而何辞”的强烈呼声;《狐父之盗颂》更是一篇愤世嫉俗之作,文中认为世俗所谓“盗”,是“悲心内激,直行无挠”的仁义之士,相比之下,当世许多人“孰如其仁”!汪氏甚至直呼“孰为盗者?我将托焉!”感情强烈充沛,语言明快锋利。其他象《黄鹤楼铭》、《汉上琴台之铭》、《先母邹孺人灵表》、《广陵对》、《自叙》等篇,无论叙事抒情,都能吸收魏晋六朝骈文之长,写得情致高远,意度雍容,而且用典属对,精当贴切。他的论辩文章显示出“于时流不轻许可”(江藩《汪中记》)的胆识,如《妇人无主答问》中驳方苞即其例。他的论学著作或阐明古书通例,如《释三九》;或纠弹理学谬误,如《大学平义》;或表章周秦诸子之学,如《墨子序》、《荀卿子通论》,都是博学深思、独具卓见之作。王引之《汪中行状》总评其文说:“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著作有《述学》 6卷。《广陵通典》10卷,《容甫遗诗》 6卷。近人古直选其若干骈文作注,名《汪容甫文笺》,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本。

完颜璹

金代女真族诗人。本名寿孙,金世宗赐名□,字仲实,一字子瑜,自号樗轩居士。世宗之孙,越王永功之子。能诗工书,曾学诗于朱巨观,学书于任君谟,有青出于蓝之誉。世宗大定二十七年(1187),授奉国上将军,累封胙国公、密国公。金廷南渡后防忌同宗,□因而不得参预朝政,日以讲诵吟咏为事,与赵秉文、杨云翼和元好问等友善,互相唱酬。

完颜□对汉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湛的造诣,精熟《资治通鉴》。对于上下1300余年中国历史的治乱兴衰、得失成败之道颇为熟悉。随着金朝国势的衰落和诗人自己在政治上的不得志,他的诗词中充满了抱负不伸以至嗟老叹贫的情调,象“孟津休道浊于泾,若遇承平也敢清;河朔几时桑柘底,只谈王道不谈兵”的绝句就寄托了这种感慨,他深受唐代和北宋作家影响,文笔“委曲能道所欲言”。《闵闲闲再起为翰林》、《过胥相墓》诸作。诗笔圆美,颇得含蓄蕴藉之趣,元好问曾誉之为“百年以来宗室中第一流人”(《中州集》卷五)。

平生诗文甚多。晚年自刊其诗300首,词100首,号《如庵小稿》,今佚。《中州集》卷五存诗41首,《归潜志》卷一存诗2首。词入《中州乐府》。

魏夫人 

北宋女词人。即曾布妻魏氏。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名字及生卒年均不详,生平亦无可考。曾布参与王安石变法,后知枢密院事,为右仆射,魏氏以此封鲁国夫人。弟魏泰,著有《临汉隐居诗话》、《东轩笔录》。她的词多写离情别绪,如〔好事近〕:“不堪西望去程赊,离肠万回结”;〔菩萨蛮〕:“何处是离愁,长安明月楼。”这大约与曾布在吕惠卿、章□、蔡京先后当政时多次贬谪在外有关。目睹身受,因此她笔下的离愁别恨表现得颇为深沉真切。如〔阮郎归〕从“夕阳楼外落花飞”写到“孤烟卷翠微”,以春归日暮反托出“归来未有期”的怅惘,又结以“桐阴月影移”,着意渲染“断魂不忍下危梯”的□惋。这是在一般融情入景之外,再从内心抒发上更进一层。魏夫人的词不仅表现一己的幽愁暗恨,也还有“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菩萨蛮〕)这类轻快活泼的篇章,能够生动地描绘出采菱女子的劳动与爱情生活。

魏夫人的文学创作在宋代颇负盛名,朱熹甚至将她与李清照并提(《词综》卷二十五)。但她的作品留下的只有诗 1首,咏项羽、虞姬事,题作《虞美人草行》(《诗话总龟》卷二十一);词10余首,周泳先辑为《鲁国夫人词》。

 

山间月诗社兴趣部落 山间月诗社 诗人驿站 友情链接

网站简介 网站地图 域名证书 制作维护:山间月 2004年9月8日建站

网站地址:http://www.sjysg.com http://sjysg.com 邮箱:xyx1956@163.com

吉ICP备10201821号 吉公网备案22012202000018号